谭红:“不辜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作者:向卉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09-12 19:07:10

“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这是2020年度全国“最美教师”团队——凉山支教帮扶团队成员谭红的教育格言。今年已是她在凉山州民族中学支教的第三个学期。

2019年6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启动了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这次帮扶行动的支教队伍由30个省市自治区、14个培训基地、143所学校的325名骨干教师组成。“成都七中易国栋名校长工作室”所属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组建了凉山支教工作组,受到成都七中选派,谭红成为了教育部“凉山教育帮扶行动”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支教教师,担任凉山州民族中学的副校长,主要协助该校建立长期有效的规章机制,助力提升学校整体管理品质。

“不辜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面对需要重新适应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谭红满怀信心:“我倒没觉得有什么困难,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来解决困难的。”最初,由于西昌气候过分干燥且蚊虫数量巨多,谭红经常整晚无法入睡,他们中甚至有老师因此流鼻血不止。谭红就每天晚上往寝室里泼一桶凉水增湿,购买了蚊帐和灭蚊器防蚊,才勉强克服了睡眠问题。

深知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帮扶凉山州民族中学提升整体管理品质,谭红以最快的进度投入到工作中。她本着成都七中人“做一件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传统,从了解“基础土壤”入手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她每天夹着听课本从学生跑早操开始一直到晚上的晚自习,几乎每个时段都在教学楼、操场及学生所有可能出入的场所进行全方位观察。她的身影来往于各个年级、各个学科以及各个层级的课堂中,课后及时与教研室的老师们探讨交流经验,和个别老师、学生沟通心得。“我觉得做教育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到学生与老师中间去,跟老师、学生们交流,只要平等对话,阻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谭红在此次支教中也形成了自己对学校管理的独特认知,“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最初的构想落实到基本措施,最后形成成熟的评价机制,学校才能在这个闭合的环中真正有序地发展。”她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将种类繁多、要求不一的奖励制度整合为《凉山州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考核评定方案》,并鼓励教师们团队作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州民中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立了长效机制。作为一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谭红还经常给各年级语文组作教学指导,老师们将她分享的经验一一整理打印出来学习,让她备受感动。

在谭红及民中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凉山民族中学2020年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的总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的排名由全凉山州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本科率突破百分之七十,一本率达到了历史性的18%。而谭红个人也受聘为“凉山州基础教育专家顾问团”成员。谭红说:“我对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当我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辜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怀念华师求学氛围”

1985年,谭红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1989年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谈及母校时,她的话语间溢满了亲切感:“华师于我而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

“华师是一所学术氛围浓厚、很有活力的学校。”在时任章开沅老校长的带领下,华师面向全校开了通选课,这在武汉是首创。谭红当时选修了尚未普及的计算机系的basic语言,这对她今后的从教之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各个学科都要有所涉猎。”谭红说,上学时她最喜欢去的两个地方是六号楼和图书馆。她曾经白天在图书馆门前的空地上欣赏参与“校园十大诗人”的同学们作诗、诵诗的表演,晚上又到全校最早建成的大阶梯教室——六号楼感受学术魅力,聆听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的学术讲座。谭红依然清楚地记得彼时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风采:王先霈老师的风度翩翩、孙文宪老师的广征博引、王又平老师的诙谐生动……她至今都很怀念华师那种求学氛围,感念四年大学生活对她的滋养。

坚守三尺讲台,立志一颗丹心。谭红说,未来她会从事教育管理或者转向教育研究,继续自己的教育梦想,也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怀揣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在育人之路上前行不止。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