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新风】余子侠:课堂——责之所在,任之必达
作者:郑怡岑 季崇楚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09-08 14:13:27

编者按:沉心静气做学问,为人师表育桃李。近年来,学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值此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了向长期默默耕耘、甘为人梯的全校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特推出2016-2018年度“三育人”标兵系列报道。期待全体教职员工向这些榜样和典范学习、看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余子侠:课堂——责之所在,任之必达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谨记着这样的教诲,他成为了这样的人,以德立身立学立教,这便是中共党员,2016-2018年度“三育人”标兵,教育学院二级教授余子侠。

在余子侠看来,对于一名大学老师而言,课堂是肩头不可推卸的责任。时刻保有对课堂的忠诚与敬畏是大学教师应有的态度。他坦言,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确给课堂带来了高效与便利,然而,文章一旦轻易摆在屏幕上,有的教师就不多讲,学生也不愿多看书了。“教师先要对职业忠诚,还要时常对课堂保有一颗敬畏之心,牢记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受业、解惑’,授课才能不苟且、不模糊。”

课堂上的余子侠,因为责任,始终站立。一位学生回忆说:“记得有一次余老师的脚受伤了,是被人搀扶着来到教室的,班上同学要他坐着讲课,他就是不肯,坚持站着讲到下课。”是他的坚定,坚守了三尺讲台上的凌然师风。

课下,答疑解惑、因材施教是他教书育人的主旋律。他不仅悉心指导并修改研究生的习作和毕业论文,还坚持认真批改本科生交给他的任何文字材料。细致入微的关怀教导,使那一红一黑的水笔成为他日常必备的随身之物,一支写评语,一支改文稿。

余子侠常言:“教书育人不是官场,不是市场,我唯独希望百年过后,我的学生想起我时,能长叹一口气,眼眶会红,我就知足了。”

为了让大学课堂成为它应有的模样,余子侠在课下不断更新自己的学术积累,将个人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学科的前沿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事实永存,授课内容常新”。每每备课,他都会留意课程的框架与重点,理清学科的枝干与层序。他说:“我经常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可我从不担心会跑偏,就像放风筝,风筝飞得很远,可线却一直在我手中。”几十年一丝不苟的备课态度,几十年如一日的学研精神,给予了余子侠如今课堂上的自信和自乐,给予了他年过六十仍然坚守在讲台上的毅力和勇气。“虽然我现在身体不如从前,可我下学期还要继续上课,听到学生说下学期还想让我教,我还是很欣慰的。”这是一份认同,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学生是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在余子侠看来,师生亲近,才有可能营造更好的课堂教学。“我喜爱这门课,喜爱教授这门课,也想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余子侠乐于与班上的年轻人接触,他说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滋补”。余子侠觉得师生关系的理想状态,是既如父子,也如朋友。为此,他时常与学生切磋、互动、问答、谈心,笃信教学相长。

于生活浸润怀人之温情。不止学习,学生的生活也是余子侠放在心头的大事。有一年冬天,一天傍晚下课时分,天正下着大雪。余子侠班上一名腿部残疾的学生在雪地里难以行走。刚上完课的余子侠见状硬是将学生由教学楼背至宿舍。奈何那时的他已年过六十,一路上因体力问题歇了数次。时至今日,他仍记挂着那位学生。对学生家长,余子侠也是关怀备至。一年春天,院里一位学生突发疾病,余子侠听闻,丢下手头工作,协助学院领导,耐心疏导学生,并请来家长,详细询问情况,并安排其食宿,帮助学生治病。之后,他又自掏腰包,为该生及其家长买车票,将其送回老家。

“他衣着朴素,人也没有丝毫架子;他满怀激情,谈论中国教育古今;在他的身上,我看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不图名利,一心奉献;在他的课上,我不仅了解了中国教育的进程,更是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学生们对余子侠如此评价。

如今,面前这位衣着朴实、年过六旬的老教师,如是这般地告诫师范学校的莘莘学子:“为师者必须要牢记,功成不在我,无我不功成。即是说,每一个成人成才的孩子,他们有了大出息,并非你一人的教育之功,为师之人不应以此居功自夸;但必须有这样一种认识和责任心,即无我不功成。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信学生成人成才必少不了自己这样为师之人的心血与努力。”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