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奋斗者】栉风沐雨十七载 砥砺前行绽芳华——走近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
作者:王靖雯 陈姣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06-27 11:12:34

5月28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深圳主办了一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框架下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员余维海副教授应邀参加并做主题发言。得知这个可以与来自50个国家75个共产党的100余位领导人交流的消息后,中心成员非常兴奋。

余维海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

“余老师,我感觉我的论文终于迎来曙光啦,还请您与共产党人多多交流,争取获得一手写作资料。”“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来了吗?能不能帮我要一张名片,想想办法哈!”此次受邀对于十七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的中心来说,是机遇,更是肯定。

使命感“驱动”科研初心

聂运麟教授,雾凇般花白的头发,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满怀热忱。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由他一手创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政治大气候的改变,使得我国有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教学和研究一度有所削弱。1995至1998年期间,聂运麟教授出国进行交流访问,多次赴俄、法、美等国参加社会主义学者国际会议,他亲眼见到各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奋斗和努力,深感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学者,应当承担起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重要成果的职责。于是,从1999年开始,聂运麟教授开始组织动员博士研究生对英、法、印、日、美五国共产党展开系统研究。使命感与责任感让他觉得十分有必要成立一个主要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研究中心。在他的推动下,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成立初期,聂教授是中心唯一的正式成员。专业人才短缺,科研经费不足,可供查阅的资料有限,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尽管科研环境比料想的艰难许多,他却从不轻言放弃。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那个年代,要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开展相关研究,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获取外文资料。除了到各个国家实地了解共产党的状况并购买相关书籍之外,积极与来华开会的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取得联系也成为聂运麟获取资料的重要渠道。

只要听到有国外共产党的代表来中国开会的消息,无论在哪个城市,聂运麟教授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只身前往。有时他会无功而返,无缘见到其他国家共产党代表;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认真对待,哪怕仅仅是国外共产党的代表赠送一本书、交换一张名片,也觉得如获至宝。

在聂运麟教授的悉心带领与指导下,在他尽心治学、宽厚为人的品格感染下,中心培养并凝聚了一批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的青年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支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主,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博士组成的30多人的协作创新研究团队,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国外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坐得住肯钻研 坚守治学本心

如今,除了聂教授这位创始人,余维海副教授和周华平副教授也成为中心的专职研究人员。即便如此,科研经费不足、专职人才太少依然是困扰中心发展的核心问题。面对这些困难,聂运麟教授深知,抱怨诉苦绝非良策,踏踏实实地埋头把学问做好,有了足够的学术底气,才是问题的真正解决之道。他不仅常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来勉励大家,还不止一次地告诫大家要坚守治学本心,自省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合影:周华平(左一)聂运麟(左三)余维海(右二)

想把学问做好,需要细致和耐心。譬如,要深入研究那些影响力小、资料奇缺、小语种的国外共产党,就得像解剖麻雀一样摸清个中“筋骨”和“纹路”。为了尽可能收集第一手资料,中心成员自掏腰包,从海外购买了大量原版图书。“啃”这些原版资料也颇费工夫。老师们“双管齐下”,不仅使用翻译软件,还要请教专业翻译人员,翻译内容也必须反复推敲、考证,以确保科研资料的精准。

治学之路是辛苦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余维海结识了土耳其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吉姆•克齐泽。吉姆•克齐泽既是资深的社会主义理论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为了向吉姆请教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余维海时常在深夜12点端坐电脑前,与吉姆在网上探讨交流。吉姆也知道因为时差关系,余维海是在熬夜“奋战”。所以他总是在探讨之余劝道:“余,你需要休息了。”

“学术道路走多远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而知识的积淀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坐功’。”在老师们看来,要想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过程,而需要长年累月的准备与坚持。科研前行路,道阻且长。中心成员不敢有一丝松懈。他们深知,坐得住,肯钻研,才能在科研路上行得稳、走得远。

聂运麟教授曾说,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这句话一直被中心成员们铭记于心

精通一科 神须专注 守得云开见月明

精通一科,神须专注。十七年来,中心一直坚守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研究”这方学术阵地,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出版了20余部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同时还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提供有关国际共运方面的理论咨询报告数十篇,多篇研究报告被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对党的对外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中心科研成果

为了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倾听更多不同的声音,中心还广泛参与国外学术交流,不仅与俄、美、法、德、土、希、越等国的左翼学者和共产党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学术联系,还多次参加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学术会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扎实丰硕的科研成果,不少德高望重的学者给予中心很高的评价。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高放对中心组织选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年鉴(2016)》给予高度肯定并为其作序,评价它是国内“第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年鉴”,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后续性的特点。学界也不吝溢美之词,称中心为“中部杀出的一路诸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的重镇”“研究国外共产党的权威机构”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来自学术同行的赞誉便是对中心十几年来在科研道路上辛勤求索的最好慰藉。

栉风沐雨十七载,砥砺前行绽芳华。十七年的探索,十七年的耕耘。中心成员相信,只要怀揣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走下去,就会有更多双手执起更多支笔,共同绘制出中心的美好前景。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