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奋斗者】“阅来客栈”的“杨掌柜”——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辅导员杨灵珍
作者:党波涛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04-04 09:03:04

从最初7名学生党员,到现在200多名;从学院的一个小图书角,发展成面向全校的公共平台;从小范围的内部交流,扩展到全校范围内的“红色笔记本漂流”;从最初的9本书,到现在的400本;学生撰写的读书心得从最初的几段几篇,到现在累计超过8万字;从“客栈”的第1位“客人”到现在累计客流量达到3200余人次……

如今,“阅来客栈”已经成为华师学生工作的一个闪亮品牌。它的成长故事是863名年轻学子的成长故事,也是杨灵珍11年来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杨灵珍深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找准学生成长成才的“渴望点”与“突破口”,将思想教育元素“榜样式”传递给学生,“滴灌式”渗入专业,“渐进式”融入成才,实现了思政工作与专业成才的有机融合。

 

杨灵珍与学生

榜样式传递:“杨掌柜”成为播种理想的“领路人”

求学时,杨灵珍信仰坚定,是年级发展的第一名学生党员;工作后,她心中有党,立志做学生理想信念的点灯人与领航者,努力把“阅来客栈”打造成一块生动活泼的党性锻炼阵地。

在这里,杨灵珍带头学习理论知识,适时与学生分享心得,做好学习榜样,时时传递正能量。她坚信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在方式、载体上与学生特点相融,也可以在内容上与学生认知耦合。

“阅来客栈”每年会定期整理时政热点词汇,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画笔下的世界’时政海报展”大赛,从时政呈现方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画笔画下对时事热点的理解。时事政治变活了,学生的理论认识也更深了。

2017年,杨灵珍被选聘为湖北省十九大精神辅导员巡讲团成员,在校内外开展6场主题报告,授课学生近2000人。“杨老师,今晚的地名文化盛宴真棒,原来我们的文化这么有意思!一起来的外院系同学也被感染了,都想转来地理专业啦!”这是她第一次开讲时学生的留言。

“关于文化,只有先喜欢它、认同它,而后才可能主动弘扬它。家乡的地名文化,是身边的中华文化,也是每个人心中最深的情愫。”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杨灵珍这样认为。结合学生专业生动设计的文化教育党课,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更促进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意义深远且具体实在。

 

渐进式融入:“杨掌柜”成为研学课堂的“营养师”

作为高级生涯规划师,杨灵珍曾连续12个学期讲授就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制定修改个人规划700多份,指导学生求职简历600多份;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不同学生打造一道道适合他们的“成长套餐”。

每届新生入校后,除了大学生活适应问题外,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面临专业认识、认同、发展等困惑,这些困惑是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此时,杨灵珍便会结合专业成长规律、学生个性特点、职业生涯兴趣等多方面分析,引导学生爱学、会学。学科文化与思政文化的交融,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形成创造性人格。

她设计了“师范生技能提升计划”和“非师范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针对两个专业群体,做精细化深度辅导,并在每位学生的成长档案中记录过程变化,帮助每位同学确立专业成长目标。她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分阶段设计不同侧重的培养主题。

学生L便是其中的受益者。L中学成绩优异,但高考发挥失常,进入大学后报名博雅计划落选、第一次申报大创失败、发表论文吃了闭门羹……一件件事情挫败了L的自信心,甚至一度动摇了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决心。杨灵珍一次次与L谈话、帮助建立专业成长规划、激发学习兴趣、推荐已毕业升学的学姐与其交流、联系合适的专业老师为其指导。经过不断调整和努力,L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并获学校首届“校长奖”。

学生W也从中获益良多。工作四年后获得辽宁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时间给她发来消息:“小杨,教师节没有给您发祝福,一直在等这个比赛的结果,得到这个奖励真的非常感慨,特别想和你分享,是你在大学阶段让我成长,培养我很多很多,师恩难忘,爱你!”同年11月,W在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后,又发来消息:“小杨小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在济南参加全国的优质课大赛得了一等奖,特别想要感谢你,从你身上学到太多东西,真的很感谢你,也希望和我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滴灌式渗透:“杨掌柜”成为涵育品德的“好园丁”

“阅来客栈”是一个崇德尚礼的涵育基地。在“阅来杯”学习研讨会上,除了研讨某一本书籍,更多时候是研讨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为谁学习?”是她经常向新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短期看来,是为自己,但从长远看,是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而学,不久的将来,国家与社会的重担将传递到我们手里,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这个责任感!”她带领学生编制《湖北辛亥革命文化旅游地图》,让学生发挥专业特色,运用规划、GIS、制图等专业技能,传承并弘扬百年辛亥精神。在杨灵珍看来,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精诚合作、用于钻研的精神,更是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培养道德情怀的一次难得经历。

“地理人要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要有地理人的特质与贡献。”这是杨灵珍经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每一届学生入校后,她都会花大量时间了解学生,掌握特点,发现优点并不断强化,她相信:“把学生放在什么高度,他们就一定可以达到那个高度。”

她创办学生导游团,在校内外开展各项导游服务,提供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2013年学校迎来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导游团多次参与接待校友、来访者,带领参观学校风光、武汉风光,逐渐成为我校外事访问服务的专业学生团体。

她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在每天人均费用不到2元钱的紧张状况下,为服务地留守儿童补课、开设系列素质教育课程。此外,还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走访入户,考察当地红色旅资源现状并最终形成《芳畈镇义务教育现状》《大悟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等咨询报告,递交给当地政府。杨灵珍说,这既是吃苦耐劳的意志锻炼,更是用青春与知识奉献、担当的历练。

学生在“阅来客栈”专用笔记本上撰写读书心得

交融式陪伴:“杨掌柜”成为学生心灵的“摆渡人”

“阅来客栈”是一个温馨如家的心灵港湾。 “只要有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花再长的时间,再多的精力也是值得的。”11年来,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杨灵珍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不论是学生突发事件,还是学生成长困惑,不论是对优秀生“推一把”,还是对后进生“拉一把”,她始终以一颗真诚之心对待,用爱心陪伴、用耐心帮扶。

“辅导员杨灵珍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中国好人”董平在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董平是2009级学生,11岁时患病的父母双双辞世,与姐姐相依为命。入校后,杨灵珍选择合适的方式关心、关爱她,但从不让她感觉到特殊。自立自强的她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连续担任了四年班长。杨灵珍曾转乘火车、长途汽车、公共汽车、三轮客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历经一天一夜时间,来到河北青县董平家家访,为她带去慰问与关爱。

去年冬天,有一名学生因病需要住院,学生不愿在武汉住院,家在新疆的父母又买不到票,若是在武汉等待,父母最早只能在四五天后抵达。为了学生的安全以及康复,杨灵珍便主动将学生送回新疆,五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深夜1:30到达零下18度的乌鲁木齐,与她的家人详细交代病情,并再三叮嘱注意事项。和学生拥抱分别时,学生含泪说:“老师,我会想你的。”随后,她在机场等待早晨8:00的航班返回武汉,创下了24小时内从乌鲁木齐往返的记录。学生家长表达感谢,但由于语言不通,发来短信:“杨老师,谢谢您对我女儿的照顾,您第一次来我们新疆我们都没法好好照顾你。”

“大学能遇到像您一样的辅导员是何其幸运的事情,不管过多久,想起来还会觉得幸福!”“记得太多,收获太多,感动太多!你是一个负责、善良、可爱的好老师!人生遇到你很幸福!”“谢谢你,不再让我觉得我只是一个人,因为有你,让我感到温暖。”看到学生这些留言,杨灵珍倍感幸福。在她看来,作为辅导员,还有什么比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成才更让人宽慰的呢?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