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怀宁:“人情味”满满的老师
作者:吴琼 朱雨阳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2-04-17 13:03:00


    采访手记(一)

   
文/ 朱雨阳

   
在写这篇报道的过程中,每当我结束一位同学的采访时,他们总是会和我说:“谢谢你了。”或者是:“麻烦你了。”

    这是和我两天下来做的其他采访而言最大的一个不同点。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他们的回复竟然是如此惊人的一致,而这两句通常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口头禅竟然被“越俎代庖”。

    还记着昨天晚上,一位俞怀宁曾经的学生主动打来电话,很小心翼翼问我可不可以说一下关于俞怀宁老师和她们之间的一些故事,欣喜若狂的我立即回答道:“当然可以。”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她和我说:“谢谢你们能够做这些东西。”她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一时间不知所措,呆了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每当我向他们问出一个问题时,他们总是会很努力的回忆以前和老师的一些细枝末节,然后再和我表述出来。如果他们一时无法回答,他们的脸上甚至会呈现出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好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

    出于俞怀宁老师个人的幽默风趣,我和每位受采访者聊天时,讲到某些细节总会不经意的发出“咯咯咯”的笑声,但是笑完以后便是两个人几秒钟的沉寂,我也知道这对于这些学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想,在他们人生的地平线上,或许会一直矗立着这样一个高大的身影,让这一群学子脚下的土地踩得更加坚实、更有方向。

    采访手记(二)

   
文/ 吴琼

   
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记者,这次对俞怀宁教授的报道更让我确信了这一点。

    发现这样的任务很值得一写,好不容易找到采访对象后很是兴奋,竟然是穿着一身喜庆的颜色兴冲冲地过去,然后像往常一样,自以为微笑会打动受访者,让他们能够多说些稿子里需要的内容,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黯然悲伤。

    采访过程中,被那些点点滴滴感动,和受访者一起沉浸在悲伤中,不知所措,竟然忘了自己要问些什么,语言更加混乱。

    写稿过程中,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被那些故事感动哭了,花一两分钟平静后继续写,然后又哭,整个稿子就是在哭哭停停中写就。

    也是第一次这么害怕别人对我的报道进行评价——如果有人看过我的文章被感动了,感叹这样一位好老师,我想我会不自觉地消极:好老师不在了,然后黯然神伤;如果有读者说我写得不好,没有把俞老师的好很好地表现出来,会更加愧疚:因为我,俞老师没有被更多人认识,而他确确实实是值得每个人去尊敬,去感动的。

    可能会有人说我夸张了,溢美了,作为新闻工作者是不能这样感情用事的,应该要客观。俞教授固然好,但是人无完人,他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呢?

    初着手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一味地说俞老师的优点,有缺点才能把人物写得立体。然而采访了那么多人,当问及俞教授的缺点的时候,他们很快地反应出“抽烟”。再问他们还有没有别的,他们却怎么都说不出来了。可是我怎么可能把“抽烟”作为这样一个人物的缺点写上稿件,这样不是把抽烟的鲁迅,好酒的李清照、李白等等都得罪一番?

    却是在俞老师家楼下待的几分钟,让我抛却钻牛角尖去找缺点的想法——跟随夏安凌老师和戴轶老师去看望俞老师的家人,他们怕我的出现刺激到俞老师的家属,让我在楼下等。那短短几分钟内,就有好几个人从俞老师家出来。试问如果不是够大的人格魅力,怎么会受到这么多的关心与照顾。“政治学院唯一没有敌人的老师”,夏老师对这句话的坚定,让我无法再质疑,再去吹毛求疵。

    对于俞老师,一言以蔽之,对于他,我不仅要尊敬,更要学习,去成为另一个亿分之一的好人!真的,记者从来不说谎。
(编辑:吴轲)

上一页 [1] [2] [3]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