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老师丁茜:为课堂注入活力的“魔术师”
作者:崔桢桢 曾师斯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2-04-16 23:11:00


    当讲解物质的概念时,她讲物质具体化为水果,用字典中解释水果的定义来诠释物质;当讲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时候,她会播放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短片;当讲到不可知论时,她用庄周梦蝶故事的给予知识另一种诠释;当讲到货币知识的时候,经典电影《百万英镑》被她搬进课堂。
哲学家们的奇闻轶事、文学家的名言典句、艺术家的电影作品、社会活动家的新闻时评、生物学家的有趣实验,这些都成为丁茜的“糖衣”。

    “不同于文学、历史的形象可感,哲学这门学科就是十分的抽象,学生们可能会有抗拒,平时在看新闻、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比较留意,然后备课的时候很自然的可以与马基的概念结合。”在谈及如此教学原因时说道。希望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想都融入到课堂中,使得哲学知识更加地生动有趣。

    而这些“糖衣”的积攒来自于丁茜多年来的生活、文化积淀。丁茜毕业于武汉大学的人文实验班,在研究生时期选择了攻读哲学专业,有着较好的文科功底。并在每晚入睡前还会坚持翻翻纸质书籍,看看喜欢的文学作品。而自2001年来到华师后,从事公共政治课教学已逾十年,这样的经历为她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招牌微笑:亲和力是一种习惯

   
凡是上过丁茜课的学生,都会留下这样的一个深刻印象:微笑从头至尾都挂在她的脸上。只要在讲着课、说着话,她的嘴角永远都是上扬的状态。

    同样的课程,即使一周之类要重复很多次,有时候甚至是一整个下午,但是只要听到了上课铃响,只要见到了学生,丁茜都不会觉得疲劳,一如既往的微笑。

    “没见过有其他老师这样的,两节课下来一直都这样微笑着上课。”10级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王耀辉说道。已经在读博士的何火萍更是自愿来到丁茜的课堂“取经”:“她的笑容真的很亲切可人,很有感染力。”而这个在学生看来与其他老师最大的“差别”,在丁茜看来却是自然平常之事:“我自然就是这样啊,没有刻意的,在平时和同学、老师交流时都是这样的。”

    丁茜的招牌微笑并不是在课堂中刻意的表露,而是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微笑所带来的亲和力也不仅仅停留在面目表情中,她在课堂上风趣的话语也会瞬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我的邮箱在平时都是很安静的,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会突然忙了起来,很多学生都发来邮件说很喜欢我上的课程,其实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调皮幽默的话语既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也使得学生们打破了对老师的“刻板印象”——老师不再是板着脸教训学生的“老夫子”,而是能够和学生们开开玩笑,在玩笑中给予警示的“大朋友”。

    同时,丁茜的亲和力也延伸至了课外。在课下,她与自己的学生通过邮件沟通交流。而亲和力之所以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源自于她对学生及教学的热爱。“我爱这份工作,爱自己的学生们,我知道学生们也有很大的压力。学生把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诸如考研、学分绩等来与我分享,我很高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