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夕:诲人不倦 写意人生
作者:陈雨泓 魏佳莹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2-05-07 12:14:00

文 /陈雨泓魏佳莹

他是学生眼中和蔼可亲的张老师,慈眉善目,笑意吟吟。他是国学院的副院长,诗词格律信手拈来。他还培养了一群优秀的学生,可谓张门弟子遍天下。

春日的午后,我们在文学院古典文献教研室见到了张三夕老师。此时,他正为攻读硕士、博士的学生讲解诗词格律。一份讲义、一支粉笔,还有他和蔼有力的声音回荡在教室各个角落。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带领学生回归典雅深奥的文言世界。

学生的眼神很专注,这个不大的教室和张三夕讲述的故事一样宁静悠远。张三夕挨个点学生的名字让他们背诵讲课提及的名作名篇,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

他的学生说,张老师既是恩师,又像父亲。

承师志践行“敬业乐群”

如果从1972年张三夕任教中学算起,今年已经是他从教的第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他一直相信“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更乐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他秉承“尊师爱生”的文化传统,首先从继承导师的理念做起。

1979年,张三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专业,成为古典文学大师程千帆先生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每个星期,程先生总会叫门下的学生到家中“谈天”。师生几人一边喝茶一边促膝长谈,这也是张三夕最珍惜的回忆之一。

聊天的内容天南地北,但让张三夕印象最深的始终是“敬业乐群”这四个字。后来,程式“谈天会”成为张三夕张式“读书会”的种子,“敬业乐群”也成为张三夕“门训”的第一条。

而张三夕留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他从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每一次课堂提问,他都会问到每一个学生,借此了解每个人的掌握情况。

张三夕和学生打成一片,丝毫没有教授的架子。他的研究生郑诗傧说:“张老师每次听学生讲论文的观点总是非常耐心认真的。就算是很不成熟的看法,他也会仔细听完再点评。”

足球也让他的心和学生更贴近。虽然年近六十,张三夕却有个年轻的爱好——足球。提起世界杯,张三夕的兴致总是很浓:“四年才一次,每届世界杯都让我充满期待。”打开张三夕的博客,我们更是惊讶地发现这个儒雅的老师选择足球做背景。激情飞扬的临门一脚配上文化丛谈,古典与现代相映成趣。

他还喜欢养生。张三夕相信有规律的生活才是健康的,因此他多年保留着“每天写日记”、“每天晚饭后散步”铁规矩,更反对学生熬夜。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郑诗傧中文基础比本土的学生要薄弱,经常熬夜补习,脸色也变得不太好。张三夕知道后再三叮嘱她学习要劳逸结合,不能搞垮身体。

他鼓励学生运动,让学生苏小露带所有张门弟子每个星期都去打羽毛球。这个运动传统让张三夕的学生在文院的比赛中格外活跃,今年郑诗傧和苏小露更是拿下了文院羽毛球赛的混双冠军。

去年年底,同学们邀请张三夕一起去“K歌”。他欣然前往,而且还饶有兴致地《北国之春》、《朋友》等歌曲。

虽然身份是导师,但与学生相处时,他希望自己首先是学生的朋友。“一个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可敬、可亲。”他自己说道。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