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章万:桂子山上的“铺路人”
作者:曾师斯 于思玮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3-10-06 15:29:00

 
    那年,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全国不少城市大学生上街游行抗议。当时一面是湖北省委为稳定大局,明确规定不准学生出校门游行;而另一面是学生的情绪已发展到激愤难控的状态,如何引导既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得以表达,又不影响大局稳定,这就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勇气。“当时学校对这件事的处置在事后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他高兴地说道。
 
    晏章万出任副书记期间,上级也曾两次要调动他的工作,一次是83年,要调他到省直部门,可能是因为桂子山情缘,他留在了学校;在此时他已年过55之后,上级想调他去担任另一所大学的党委书记,再次被他婉拒。“我当时就说,我已经50多了,到了那里最多干一届,情况搞熟了之后,事情做不了多少,还把别人的位置占了。”他这样解释道。同时,他还向上级表示了在副书记岗位上退休的诚意。
 
    而1995年,在担任了13年的党委副书记工作后,组织上安排他接任我校党委书记的工作,他说:“没有思想准备,有点仓促上阵。”
 
铺路人的心愿:争取华师进入“211 工程”
 
    担任党委书记的八年中,从争取国家“211工程”大学资格申请背后的曲折到卸任前百年校庆的策划与组织实施,桂子山这个阶段所有变化的背后尽是这位老书记带领团队的奔波和努力。
 
    当时的华师还未被列入“211”工程预审,得不到国家重点支持,办学经费紧张,体制也不活,队伍不稳,有的人心思走。在一定意义上说,晏章万是“受命于危难之时”。
   
    上任伊始,他和党委一班人就争取学校进入“211工程”,可谓“十年磨一剑”。国家高校“211工程”的审定,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在第一批高校“211工程”预审时我校就积极争取,整理了大量资料,利用一切机会和渠道向教育部、国家计委等汇报。“当时教育部也很重视华师的问题,朱开轩部长曾提出让湖北省属学校的一个指标给华师预审。”
 
    虽因多种因素未能列入第一批预审,但由于学校坚持做工作,“教育部特别给华师一家发了文,让我们按照‘211工程’的标准进行重点学科建设。”还下拨了几百万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验收评审结束时,我们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科学社会主义和汉语言文学三个学科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我校的一级博士点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政治学有了第一个一级博士点。二级博士点由1995年的七个到2003年增至六、七十个。这是很不容易取得的成效,也为学校争取进入“211”创造了条件。“我向当时教育部学位办主任周其凤汇报后,他很认可我们的工作。”
 
    在后期增补“211工程”学校的工作尚未启动时,学校的工作也从未停止过。“我们曾三次向教育部主管吕福源汇报,他也说华师已经算是‘准211’。”还多次向当时主管“211”的参谋部门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李守信汇报,并得到李司长的支持。2002年,晏章万生病住院的时候,李守信来汉到医院去看望他,在病床前,他对晏章万说:“晏书记,你的心思我理解,你放心。”
 
    直到2005年,晏章万卸任近两年后,终于“十年磨一剑”,华师被列入“211工程”重点大学。
 
    “自己做的事情还是让历史去评说,让桂子山的师生去评说,”晏章万不愿过多的评述自己的工作,每一步他都走得踏实,能为华师跨越式发展“铺路”感到欣慰。
 
    退休已快十年的晏章万回想起来,自己做了一辈子党务工作,没走上数学学术之路。他平静地说道,按照个性,其实自己更适合做学术。就像他自己说道的人生中的三个没想到,也正是这三个“未想到”的机遇和他自身的踏实肯干造就了他和华师共同的进步。
(编辑:朱雨阳)
 

上一页 [1] [2]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