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英语困境 须有长线思维
作者:张紫微编辑:范书妍
发布日期 2022-07-08 22:19:47

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科从不计入高考总分到与语数并列为三大主科,其地位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开始广受质疑。部分网友认为,多数人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应取消其主科地位。近日,一条假消息称体育将取代英语成为三大主科之一,在自媒体上得以广泛传播,这正迎合了“英语无用”的观点。

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必然路径。当前,英语课程的确存在学生“无效劳动”、教师“纸上教学”、效果“少慢差费”的问题。应该向内思考,提高英语学科立德树人实效性,而非“因噎废食”,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

教学重“用”轻“育”。 回顾历史,外语课是在1862年正式进入国内,以达到培养翻译人才的目的,甚至是更进一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立足当下,中小学英语课标已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纳入培养目标内。但在现实实践中,英语仍被视作凸显个人地位、彰显学校品牌特色的工具,而非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校育人实效性的路径。

考试重“考”轻“评”。语言测试在教育中承担两大功用———评估与反拔。当前,英语一年两考的改革效果显著,但高考英语指挥棒的消极反拔效应不容忽视。部分学校可能会压缩课程或超前授课,课程围绕英语考试随时作调整,这既会削弱改革效果,也会加重学生负担。对考试的过度关注,也会导致教师消耗精力在应试技巧上、学生困于应试“陷阱”中、学校迷失教育正确方向。

招生重“分”轻“能”。服务选才本是英语高考的本体功能,却被简化成依成绩择优录用,异化成哑巴英语考试。受制于“唯分是举、以分取人”的招生方式,高校只能被动接受派发的学生志愿,没有自主选择权更不能对拟录取考生做取舍。囿于自主选择权的丧失,高校只能被动接受高中英语的教育成果,而无法由需求倒推英语培养方案,以致供给端与需求端严重脱节,造成人才培养上的困境。

总而言之,唯有对症下药才能治本达标。从教学上看,应围绕立德树人任务,将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提升、个人素质培养等相结合,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服务;从考试上看,应倡导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将考试作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途径;从招生上看,应在提升高考信效度的同时给予高校适度招生权,寻找公平与质量之间的平衡点,促进工具性与育人性的统一。

(作者为教育学院2021级研究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