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 孰能无虑?
作者:柳小燕 叶颖婷 易楚翘编辑:柳小燕
发布日期 2021-01-15 17:13:20

作为一种复杂心理状态,“焦虑心理”在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武汉传媒学院曾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做过一份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焦虑心理的大学生仅占14%,61%的大学生因焦虑而导致经常失眠,焦虑正变成大学生的一种普遍心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根据相关研究,人际关系,就业问题是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们通常采用小团体式交际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自己周围形成让自己有安全感的小团体交际局域。如果难以参与进这种小团体,被孤立者们就可能感到负担和焦虑情绪。同时,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增添了大学生们对未来不确定感和无力感。他们可能时常担忧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经不起用人单位的挑选,从而导致焦虑感的产生。

除此之外,学习压力也是其重要来源。学习中的“内卷”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们的焦虑程度。作为《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内卷”在学生群体中主要指同学之间的非理性内部竞争现象。网上流行着一个经典案例:导师要求学生们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写了8000字;其他学生得知后,下次导师再布置类似的作业,就有人写10000字……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漂亮的学分绩,让自己在评优评先,保研,就业时脱颖而出,常常“用力过猛”。“内卷”造成了学生们拼命奔跑局面,在非理性竞争之下,同学们需要达到的标准一再提高,焦虑感也随之不断加深。

随着焦虑感一同前来的,是大学生们对其不约而同的抗拒和恐惧。焦虑似乎成了过街老鼠,只要出现便人人喊打,人们谈焦虑便色变。更有甚者当自己面对的现实和预期稍有偏离,便会在遗憾中惴惴不安,长吁短叹,惶惶不可终日。当自己觉察到周围人的焦虑情绪时,也往往爱莫能助,谨言慎行,唯恐雪上加霜。

但我们是否真的了解焦虑呢?当我们摘下有色眼镜时就会发现:焦虑是人类基本情绪之一,其内部含有多样的情绪因子,例如挂念、着急、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它们由于过度担心在乎的人或事物产生,若非事过境迁,往往挥之不去。人作为感情动物,不可避免地会在乎一些人或事物,而生活的未知往往不尽人意,人孰能无虑?

从生理角度分析其成因:神经递质是特殊的化学信使,帮助大脑中的神经细胞移动信息。一旦神经递质失衡,信息无法正常通过大脑时,大脑作出反应的方式就会改变,从而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

因此,既然焦虑的存在有其生理根据,我们不如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看待它的影响。

波士顿大学焦虑和相关疾病中心创办人大卫·巴洛在《焦虑及其疾病》中说道:“焦虑的功效,是针对可能的危险状况而给予警告,也会触发内在的心理机制。”失衡的神经递质在人体内东奔西走,拦住兴高采烈的多巴胺,给青年一服镇定剂,能增加对于未知环境的敏感度和谨慎之心。部分大学生在象牙塔内缺乏管束容易堕落,适当的焦虑能帮助他们摆正学习态度,提高危机意识,拓展综合素质,避免等到毕业后无所事事再追悔莫及。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谈焦虑的积极意义:“只要你渴望触及人类、社会乃至世界的真相,那么你会一直焦虑下去。因为,不管成长到哪一层次,你一定会发现新的局限性,这时焦虑就势必会发生。所以,许多哲人越深入这个世界,就越明白自己无知。从这一点而言,焦虑是推动我们认识世界的动力。”焦虑有助于打破“无知者无畏”的安全区,激发人思维层面的进步。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一书中挑战了“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提出焦虑表征着一种应对矛盾的促动,一种自由与命运间的张力,为焦虑正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适度的焦虑才能产生这样的积极作用,当焦虑情绪不断放大,最终成为难以忍受的精神压力时,它带来的负面作用就难以忽视了。过度焦虑不仅给人带来情绪上的困扰,也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在这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加以干预和调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过度焦虑呢?由于焦虑与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息息相关,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心态。教育学院副教授程三银老师表示:“最重要是培养出面对焦虑的正确态度,只有承认了焦虑情绪的存在,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它。”除此之外,通过其它事物转移注意力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睡个优质的好觉、与朋友聊天、散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都是有效的方式。

在这之外,我们还可以提升自己应对过度焦虑情绪的能力。知名心理学公众号knowyourself指出,可以通过给想法打标签帮助自己。通过观察自己的想法并给它打上标签,告诉自己“我在(无端的)判断”。例如: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在担忧,给它打上标签“我在担忧”,从而帮助自己避免被内容困住。还有一种方法是“观呼吸”,即指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练习缓慢深长地呼吸,从而接受自己的杂念,避免自己因为分心多想而产生的焦虑问题。当然,如果焦虑情绪过于严重,个人无法独自调节时,也应当积极寻求相关心理医生的帮助。

人非圣贤,孰能无虑?作为大学生们的“老朋友”,焦虑情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正确对待它的产生,客观认识它的影响,应是我们应做之事。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