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之浅见
作者:陈培浩编辑:彭志翔
发布日期 2019-11-26 22:25:14

近日,华师一附中的一则拟招录名单刷爆了朋友圈,引发众多媒体热议。从不久前的深圳龙华区教师招录名单,再到这一超豪华教师阵容,舆论背后隐含着的不仅是对这些顶尖高中的敬畏艳羡、对高薪待遇的期望,更多的是对当下师范生就业的思考。

其实,顶尖名校硕士博士投身基础教育并非是近年来才兴起,之所以现如今频频引起社会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重点中学为了招揽人才加大了宣传力度,优渥的薪资待遇很吸引大众眼球。顶尖名校的硕士博士成为中学老师,有赞赏,也有质疑。有人说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资源;有人说术业专攻,名校毕业当中学老师未必比得过师范生。

抛却这诸多质疑,笔者想先从“师范”这个概念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何为“师范”?陶行知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宽厚仁慈的爱生之心,还需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学习方法。从这一层面来说,华师一附中“超豪华”的拟聘教师名单并非“急功近利”。作为一所以卓越的教学质量而闻名国内的顶尖中学,华师一附中的学生生源质量不言而喻,对于教师质量要求高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另一个问题出现了:顶尖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吗?

这一质疑很大程度是代表师范生发问的,也是师范生焦虑的一种侧面表达。师范生,这一群体当中的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都是在基础教育这个行业里度过的。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针对基础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在师范生技能上训练上投入不少精力。然而,近些年来,原本属于师范生“主场”的基础教育行业开始不间断地涌入非师范生群体,并且凭借名校光环为他们的竞聘赋能。面对心仪的学校和教师岗位,倘若师范生在竞聘中因此败下阵来,内心的沮丧可想而知。

沮丧之外,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师范生技能、教育心理学、教育实践……这些师范生特有的资本真的就足以让师范生在教师竞聘中遥遥领先、脱颖而出吗?如今面对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笃定的回答。不得不承认,不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能力素养,名校毕业生的竞争力都不容小觑。

然而,笔者认为,我们绝不应该单凭这种泛化的竞争优势便为师范生哀伤叹惋。不管是哪个行业,名校光环都是存在的。相较于考量竞聘者能否在就职之后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不少用人单位更愿意认同“名校光环”,毕竟在有限的认知和时间内,这是甄别竞聘者的最直观、最高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名校光环真能如用人单位所愿吗?如果说成为一名中学教师需要100分的能力,却涌现出来具有120分能力的人才,多出的20分是不是真的能够“超常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尚且需要时间的检验。当然我们不能阻止,更不能否认这种人才流动趋势。无论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来说,这种人才流动趋势对于教育事业、对于社会发展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趋势如此,高校的确需要认真思考当前师范生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怎样彰显特色,为师范生竞聘优势“添砖加瓦”。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必为师范院校毕业生过分担忧。社会舆论中惹来焦虑争议的是“名校”二字,并非是基础教育教师招聘的全貌。比方说,深圳基础教育近年来高薪聘请名校毕业生,公众首先关注到的是几所全国最顶尖的高校,但据深圳公布的近三年招录教师构成来看,仍是部署师范高校占比最大。顶尖高校的一小部分毕业生流向了顶尖高中当老师。然而,放眼全国,不论是顶尖高校还是顶尖中学,数量都是有限的。事实上,整个基础教育行业对教师的需求依然庞大,师范生在基础教育行业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华师一附中一张超豪华的拟聘教师名单,其实是一种认知导向,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彰显着我们国家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师范生就业前景值得期待。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