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重在家风的传承
作者:晓苏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9-07-25 16:02:15

什么叫家风?通俗地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被家庭或家族成员一致认同并坚持的风气、风俗和风尚。事实上,家风属于一种文化形态,也可以称为家庭文化。

我认为,家风建设,重点在于家风的传承。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传承家风?二是传承什么样的家风?二是如何传承家风?为了正确回答和有效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提出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其一,要有时代意识。所谓时代意识,就是要把对家风传承的认识上升到新时代的高度。我在前面说过,家风是一种文化传统。我们传承家风,实际上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自信,他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我们可以说,传承家风就是在具体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许多优秀的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致的。如俗话说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的主要意思便是倡导“富强”;再如“手心手背都是肉”,倡导的是“平等”;又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倡导的是“诚信”。富强、平等、诚信,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传承家风,实质上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家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其二,要有辩证意识。所谓辩证,就是坚持辩证思维,全面地、客观地、冷静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切事物。家风做为一种传统文化,毫无疑问具有二重性,其中既有优良的部分也有不良的部分,既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既有先进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所以,开展家风建设,首先必须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家风进行审视,从中挑选出优良的部分、精华的部分和先进的部分,同时剔除那些不良的部分、糟泊的部分和落后的部分。比如“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句俗话被很多家庭奉为经典,并且成为一种家风长期流传。但是,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它指望天上掉馅饼,奢望飞来横财,渴望一夜暴富,从而否定了勤劳,否定了实干,进而还可能滋生贪腐心理。像这种家风,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又比如“亲戚只望亲戚有,弟兄只望弟兄无”,很多家庭都认同这一说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属于一种不良家风。它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严重损害了兄弟之间的感情。在乡村,我们经常看到兄弟不和的现象,有不少兄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可以翻脸,可以反目,可以破口大骂,可以打得鼻青脸肿。这类兄弟之间悲剧的产生,无疑受到了上面这句俗话的影响。再比如“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种说法非常盛行,同时也被当作一种家风在许多家庭中起着作用。可是,它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封建思想,属于落后的家风,理应遭到批判和摒弃。总之,家风有好坏之分,有新旧之别,我们在传承的时候,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地全盘照搬,一定要分析,要选择,该传承的大力传承,该摒弃的坚决摒弃。

其三,要有审美意识。所谓审美,就是要把情思和哲思融为一体,把感性和理性融为一体,把意思和意义融为一体,设置美的氛围,创造美的形象,给人们提供美的享受。从家风传承的角度来说,我发现有一种倾向,就是在家风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过于强调了这项活动的教育性,好像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其实,我倒觉得,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即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活动中感到轻松,感到快乐,感到开心,有一种美的享受。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适当淡化活动的教育性,同时强化活动的审美性。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排拆和抵制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挥教育功能,而是希望换一种思路,不要一开始就摆出一种教育的架式,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这样的说教往往令人生厌,令人反感,而应该首先让人民群众进入一种有情调、有趣味、有美感的氛围,然后在审美愉悦中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不知不觉地、润物无声地得到一种教育。这种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才是铭心刻骨的,才是永恒持久的。

那么,在家风传承中如何才能贯穿审美意识呢?方法很多,途径很多,比如讲民间故事,演民间小戏,读民间小说,这些都是很好的思路。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小说,题目是《无灯的元宵》,所反映的便是关于家风的主题。村长一直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话挂在嘴上,并把它当作家风要求儿子,每次都要求儿子在村小学里考第一名。但是,在元宵节前夕的一次考试中,村长的儿子龙儿却故意输给了隔壁的同学虫虫。村长这一回差点气死,所以元宵节连灯笼都没挂。然而,村长的儿子却非常开心,因为他终于看到了邻居同学的笑脸。在这篇小说中,我对不良家风进行了反思,同时刻画了村长儿子这样一个代表了新风尚的新形象。我想,如果读者读了我这篇小说,肯定会在一种审美的快感中得到某种启发,受到某种教育。

(作者为文学院教授)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