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说一说我们自己的故事——记者·记着
作者:田天慧 康瑞昉 洪弋乔 贾钰婕编辑:田天慧
发布日期 2020-12-05 08:15:55

英文采编部:互通中外 用英文Say Hi

这里,总是穿梭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流畅标准的英文、或深或浅的肤色以及对采写编排始终如一地热爱共同组成了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他们废寝忘食地翻译录音稿、编写英文稿件和进行国际化栏目建设,勠力同心地建设着英文采编部。

1E17C

回忆起自己待在部门的两年时间,英文采编部广播组组长王佑民感慨这段工作经历对他的非凡意义。于他个人而言,从一开始懵懵懂懂的普通组员到现如今成为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组长,不仅要管理和监督节目的编排、组员稿件的审查以及录音剪辑操作,还要携手组员一起探索栏目的创新和内容的挖掘。正所谓“日积跬步,以致千里”,王佑民一步一个脚印,用亲身经历记录着在英文采编部成长道路上的改变。

英文采编部的工作给予学生记者的收获,除了忙碌中的蜕变,还有对记者角色的价值理解。新媒体部部长芦语嫣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采访的情境,感叹当时那位来自孟加拉国的采访对象艾喆对自己的启发之大。她和艾喆共同探讨着一名优秀记者应有的品格,思考着学生记者的角色定位和现实意义。她说道:“一名卓越的记者不仅仅要重视报道的真实性,更要追求体会的真实感”。她还引用柴静提出的“塑料感”概念,阐述着自己对记者本质的理解:记者不应该“与现实隔着朦朦一层”,而应该“被硬生生地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只有切身的体会真实才能报道出真实。正如芦语嫣一样,在无数个采访交流之中,英文采编部中的许多成员都悟出了独属自己的一份记者感悟。

英文采编部的创新发展不仅得益于其成员个人对中国文化和国际视野的良好融合,还与学校国际化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起初,英文采编部大多数节目都是以分享英语知识为主,通过这两年的创新摸索,开始逐渐开设一些分享国内外资讯、探讨西方文化和社会现象、推广中西方文艺作品的栏目。王佑民认为,栏目形式的日渐丰富,采写的内容也变得更有深度,这让他切身感受到学校建设和媒体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