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思维:顺势适时而变 迎接开阔天地
作者:曾楚航 余佳仪编辑:范书妍
发布日期 2023-08-03 11:24:25

《系统之美》书中说道:“想要准确地预见未来并完美地提前做好准备,是不现实的;想要让复杂的系统只做符合我们期望的事情,也是不现实的。”这道出了思维变通的必要性。当固有的思维让人在新环境中陷入死胡同,顺势适时转化思维,则会引导人走出狭隘的小巷,看得见可通罗马的条条大路,迎来广阔的人生天地。

变数:不变则罔 不变则殆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忽略变化,就看不见风险与危机,难以未雨绸缪、科学应变;抗拒变化,就难以适应新环境,获得成长与突破。思维中倘若缺乏“变”的意识,就会使人产生迷茫,就会使人陷入困境。

“不变”,让伍倩对危机缺乏预判,并在挫折中陷入手足无措、焦虑茫然的状态。“我觉得人生都黑暗了。”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伍倩回忆支教保研名额尘埃落定的那天说道。在这之前,伍倩一心一意为支教保研做准备。通过对名额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加上艰苦的努力、优秀的成绩,她胸有成竹。出乎意料的是,在竞选过程中,两名本可以学术推免的同学临时加入了支教保研的赛道,让伍倩措手不及。最终,伍倩与支教保研的名额擦肩而过。“原来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如预期般完美,如果我当初考虑得更周全,也许结果会不同。”现实与预期的巨大落差让她感到后悔和绝望,“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我和研究生无缘,陷入了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前进的困境。”

信息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兴(化名)也曾因为思维定式而在学习上受挫。从高中时,他就一直坚持“课堂认真听讲,课后整理笔记,周末复习巩固”的学习三部曲,他认为决定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时间。“投入时间和最终成绩成正比的观念我一直深信不疑,高三更是长时间在凌晨1点左右入睡。”进入大学后,李兴继续沿用这种方法,但却越感疲惫。明显加快的授课速度,不按课本顺序讲解的教学方式,倡导创新思考的课堂问答打乱了他的学习节奏,上课记笔记时总显得手忙脚乱,课后还得花很多时间整理……“而且考试的题目如果要拿高分,就得有自己的想法,完全照搬书上的答案不会有高分。”一次次下降的成绩让他萌生改变现状的想法,“但往哪儿改呢?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想改变没那么容易。”李兴坦言。固化的学习模式让他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简单复制过往的“成功经验”实则造成了自己行动上的困境。

“不变”的认知模式,往往限制人们的思路,不仅会导致认知狭隘、思考的偏差,还会让事情发展的方向与预期大相径庭,让人陷入迷雾重重的困境。只是,“你永远也叫不醒装睡的人”道出了思维转换的艰难。也许要等固有思维带来的困顿之感达到了高峰,人们下定决心求变的契机才显现出来。

破局:柳暗花明 别有洞天

观察生活,不难发现,有时候我们以为的“路径——目标”推导轨迹不一定成立:预期的路径也许与目标方向背道而驰,通向目标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究其原因,现实情况的复杂、自身认识的局限,都会造成认知与实际的落差。如果能迅速调整认知,顺势而变、适时而变,使之与实际相匹配,那么就可以带来思维的进阶与个人的成长。

原定轨道上遇阻不如适势而变,有时能够看见更多可能。在保研失败的打击下,伍倩选择向心理援助中心求助。“心理老师对我说,不要有这种灾难性思维,认为这件事做不好就连带着以后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人生并不只有一种可能性。”这次咨询给了她很大启发,她不再沉溺于这一次失败,而是开始突破原有思维的束缚,寻找自我实现的另一种可能性。“因为研究生毕业后也要找工作,如果这时候能找到工作,也不失为一种好结局。”伍倩开始专注于实习,收获一路惊喜。她发现本科生学历不一定没有机会,我校本科生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意识到用人单位考虑的因素不是只有学历,还包括个人能力等等;遇到了一些很好的老师和同学,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即使偏离了预期的轨道,她也在新的道路上如愿以偿,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找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过得很充实,认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是一份工作。我想自己当时想读研其实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也觉得研究生学历更容易找好工作,对学术的兴趣可能并不是很多。”伍倩释怀了。

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田晨旭在大三之前都是唯分数论的贯彻者,用成绩来评判学习成效,觉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背下来、默写出来,然后得到高分”是他学习俄语的常规方式,到了考试月,“精神高度紧张,砸时间换成绩”则是常态。直到大三,固有的学习思维与方式让他陷入瓶颈,蜕变也随着思维的更新改变而到来。

大三初期,田晨旭在评优评先中落选。“我觉得自己很努力了,所以难过了半天。”难过是暂时的,痛定思痛,他开始反思:“是不是没有评上,就说明我不优秀了呢?不是吧。我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在记背的过程中确实有收获,感觉到能力提高了。”田晨旭恍然大悟:学习带来的结果只是附加的,真正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只有自己知道,并不是一定得拿到奖学金来证明自己学得有多好。“如果参与得足够用心、努力,那结果自然是不差的,哪怕没有考好,也一定会有收获。”想清楚了这一点,田晨旭豁然开朗,不再像之前一样“考试周里不吃不喝、熬夜复习,考完基本都大病一场、食欲不振”,而是平常合理规划复习,带着轻松的心态去考试。

适时而变,带来思维的升阶与视野的开拓,使人理清思路、把握关键。不同于大一大二所在的语言学习基础阶段需要依靠大量“听说读写背”来拿到高分的学习特点,大三的理论性增强,对学生的课外自主拓展提出更高要求。由此,田晨旭意识到,“拿到高分有时候只不过是你把书上的知识点或是老师划的重点做了了解,但你以为你学到的这点东西真的可以应对科研或言语实践上的要求吗,在实践中你真的能和俄罗斯人这样对话吗,你真的了解得那么深入吗?其实并没有。”对学习的关注点,首先应该是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不是考了多高的分数。他开始摒弃机械的背诵模式,自主地拓展知识面,看语言学、哲学等理论类的书籍。这一转变增强了田晨旭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他重新发掘了俄语学习的乐趣,丰富了他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时的谈资,也使他最终找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即全方位、深层次地提高俄语水平,打造过硬的专业素质。

跳出固有思维的“预期”陷阱,坦然拥抱未知,兴许风光更好。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2届的杨杰出于对数学的热爱,一度想要转专业,然而在数经班的选拔考试和大一上学期转专业考试中都遭到淘汰。“当时消沉了一段时间,但还是选择重新审视原专业,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感受”。在继续学习原专业的过程中,他发现数学在经济学当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等,都是注重把数学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现实问题。这正是杨杰所感兴趣的。在后续的接触中,杨杰也发现曾经一度想要转的数学专业更侧重于理论,并非自己所向往的道路。在意料之外的轨道上前行,杨杰反而收获最初的渴望。

《易经》有云:“曲成万物而不遗。”世间万物,向来都是迂回曲折的。此路不通,可以换另一条路,也许会发现殊途同归,也许会发现何为歧途、何为正道。擅于变通之人,很少钻牛角尖,或被现实的波折困锁,总是能够收获“路转溪桥忽见”的欣喜,“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释然,“风雨过后”的洒脱。

回首:随机应变 坦然坚定

“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伍倩感慨。顺应变局,利用变势,在道路上有所“不变”,可以使人自洽、笃实,既有转弯的智慧,也有坚定前行的韧劲。

在变局中,转换思维后的田晨旭对结果的得失心减弱,对学习本身的追求更清晰坚定:“学习上更注重过程,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追求的东西是否有价值,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

杨杰对于“变”与“不变”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创新创业和学术科研方面的经历让他发现:方向选对,事半功倍。最初的选题方向如果正确,就能少走弯路并走得更远。杨杰表示,当努力程度一直都够,但是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时候,就要看看是不是方法技巧不到位,及时做出改变。在通过“求变”调适方向的同时,也需要把好的方向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选对方向的确可以提高起点,但是过于关注方向而不去努力实践,也注定无法成功。”

正如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所言,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顺势适时变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看得见现实情况的纷繁复杂,更找得到实现目标的正道,摆脱偏执与狭隘,收获坚定与坦然。不必谨慎固执地沿着轨道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不妨享受旷野的辽阔,顺应变化、利用变化,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新版图。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