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开始的“山海”之旅
作者:洪弋乔编辑:康瑞昉
发布日期 2021-04-09 10:45:24

百年前,在武汉的一个初秋时节,韦棣华女士从纽约来到武昌,正式改写了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她将西方公共图书馆的经验引入中国,改变了中国“藏书”的传统,创办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

百年后,我们站在历史的潮头回望过去,图书馆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变得愈加完善。不仅藏书浩如烟海,线上的特色数据文献库更是为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便利。

“魅力”所在:自律之象征

博尔赫斯在自己的《巴别图书馆》一书中,形象而详细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无限图书馆。除去他本身传递的一种哲学思想之外,博尔赫斯提供的更多是一种灵感——即在图书馆这个无限大的宇宙里,创造无穷世界的灵感。

从前身的文华公书林到如今的图书馆,华师图书馆历经百年更加古韵悠长,覆盖着书卷气息。如今随着数字时代的高速发展,高校中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也不仅仅只是编目和图书借阅的场所,而是开始渐渐地向学习和信息中心转变,成为一部分信息技术和存储资源的空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马诗砚对图书馆实际存在的价值给出了她的理解。马诗砚说,图书馆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图书馆比较安静,这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更能沉浸在学习之中。”对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鲁玉路而言,图书馆是她的精神支柱。“图书馆可以起到一种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周围同学所创设出的无形的竞争概念,对我起到了一种反向激励,也带我一种信念感。大家都在朝着最终的目标努力,虽然方向不同,可是我们都亲切如同战友一样。”她这样概括自己的感受。

其实,图书馆的魅力不仅仅只在于自习或是自省。其蕴含的大量丰富馆藏,更是吸引一些同学前来的源动力。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雅雯表示,阅读让她感觉充实,而将地点选在图书馆更能让她与书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灵魂的交流。浸润在纸质的媒介中让她感到充盈和踏实。

无论是看书还是自修,从迈入图书馆的第一步开始,图书馆就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大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同并付诸实践,也在于隐藏在图书馆背后的一种自律和慎独的象征。

功能承载:“软”“硬”兼施

如今的图书馆卷帙浩繁,线上数据库和线下图书馆的结合更是大大增强了实用性与功能性,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辅助设施更是保证了同学们的学习需求。针对合理化运用图书馆的方式,许多华师的同学都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文学院的刘倍悦推荐选择匹配自己专业的、固定的楼层进行自习,她认为这有利于拓宽自己专业的知识面,与专业相关的楼层会便利自己辅助阅读专业性更强的书籍,对提升本专业的理性认识和综合素养将会有很大帮助。此外,刘倍悦还特别强调了学校数据库的使用。她建议同学们从大一开始就应该将数据库合理利用起来。“有很多绝版的书籍,在数据库里都可以找到电子版。”她以自己最近在看的社会学书籍为例,数据库很大程度上就满足了她的所需,开阔了她的视野。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张丽也有相同的感受。她认为数据库的使用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或缺。移动图书馆的便利检索,让她每一次论文的写作都进行得较为顺畅:“新学期学院给我们买了新的数据库,我可以将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学院的数据库相结合,对我的论文进行有很大帮助。”

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曾经提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一观点,即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图书馆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而近年来,华师图书馆除了在软件设施方面的更新外,还十分注重自身硬件设施的建设。图书馆在每个华师学子的心里,都有一片专属于自己的胜地。

张雅雯表示,图书馆便利的自动还书系统是她心中的宝藏功能。新学期更新的还书系统增加了触感功能,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和设施大大节省了张雅雯借阅的时间。此外,每一楼层外面的靠窗长椅更是张雅雯常年驻扎的地方,她说:“在高处看着窗外的风景,迎面有风吹过来,可以让我无尽畅想。”历史文化学院的吴庆玲则推荐了一楼中间的朗读亭。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大声地朗读,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她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也让她变得自信起来。孙维则认为,同学们应该善于利用所有图书馆的角落。一个角落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就可以自习。她注意到了学校的预约系统所带来的改变。“提前预约第二天的座位,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占座的现象。”孙维十分重视自律,“学习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这也是督促我去到图书馆的动力之一。”

双向“奔赴”:优化学思氛围

承载着保存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学校教育等功能的图书馆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效用,不断汲取师生建议,对自身服务设施进行改进提升,以满足师生教和学的新样态、新需求。

图书馆资源与建设部主任胡琳告诉记者,现在设施和服务完善后,同学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和文献资源,通过虚拟和现实两种空间感受图书馆。如今,众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然从传统图书馆只能满足借阅功能的单个空间向今天传统和数字并重的双空间转变。这两个空间对应着社会中的现实与虚拟,无论是线下的馆藏还是线上的数据库,都有共同的知识将这两个空间紧密联结起来。在这一知识空间内,同学们将知识的获取、传播与利用嵌入到工作、生活、个人发展、社会环境内,他们就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利用者以及知识空间的受益者,而是知识空间建设的创造者,而图书馆也完成了自身价值的传递。“同学们在空闲之余可以在图书馆大致浏览一下,清楚馆内布局,寻找与自己学科相关的阅览室和资源室。也可以登录华师图书馆的主页,大致浏览网站每一个数据库的简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信息媒介素养。”

胡琳还向记者介绍了图书馆在一楼设置的学科管理员办公室和图书馆公众号:学科管理员会对接到每个学院,给学院同学提供相应的资源检索培训服务,以解决大家在日常使用数据库中遇到的问题;公众号则顺应信息化发展,在手机阅读端覆盖一些学科资源,便于同学们探索和利用。

其实,鼓励同学们走向图书馆并非是一种唯一的学习方式,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不虚度自己美好的四年时光。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