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关系:微型社会中的人情维系
作者:陈嘉玲 屈诗艺 罗佳雨 方晓芬编辑:陈嘉玲
发布日期 2020-12-31 20:17:21

静心思索,挖掘屏障渐生的缘由

走出家门,初入大学,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平台。不少大学生认为,大学过得是否舒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舍关系的融洽与否。对于宿舍关系的处理,有人能轻松应对,有人却感觉力不从心。许多同学表示,大学宿舍关系与心中理想的宿舍关系相去甚远,她们常被此类问题所困扰。

人总是容易以己之长度他人之短,这容易给宿舍关系蒙上疏离的幕布。几个陌生人生活在同一空间,彼此熟悉的同时个人的缺点也会被放大。由于年纪尚轻,抑或是第一次进入群体生活的环境,多数大学生还未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做到真正的包容和理解。当他们发现室友的缺点时,容易管中窥豹,因为某些不足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在之后的相处中,这样的思维定势将进一步阻隔舍友之间心与心的沟通。

“我的室友初次见面就和我说一些奇怪的话,我经常觉得她的话在讽刺我。”林晓(化名)与室友相处时感觉十分吃力,“我想过要和她好好交流,但她总是独来独往,还曲解我的意思。”许多受访者也表示,性格差异是造成宿舍关系僵硬的重要因素。有人喜欢安静,总是独来独往,又不擅长沟通,会让其他人觉得“高冷”“不好说话”;有人性格热情,大大咧咧的处事行为可能会无意中侵犯室友的底线,产生摩擦。性格的多元本无可厚非。但在宿舍这一集体空间中,差异化的性格会对良好宿舍关系的构建造成较大的阻碍。

“地域差异、饮食习惯、风俗文化等不同会阻碍学生的正常交流。”曾担任社区辅导员的赵卫国(化名)老师分析道。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性格发展等是人与人接触的重要参考标准。如果大家在这些方面相似,会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好的平台,减少交流的成本。反之,学生们在适应不同环境的同时,仍要去接触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室友。在这个过程中,舍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宿舍关系进入较长时间的冷冻期。

大学生不能合理地处理宿舍关系,也凸显出他们尚待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时有发生,但大多数学生选择憋在心里而非积极交流。大一的曾思(化名)说,“遇到一些小摩擦,我也不会主动去说什么,只是会尽量避开正面接触的机会。”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要慢慢地适应着更大的交流范围,人际交往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在这个试错阶段,大学生对宿舍关系的处理总会缺乏一些理性,如意见冲突、乱丢垃圾、忘记打扫卫生等小事都可能引起宿舍争端。这并不是由于学生们心胸狭隘,而是长期缺乏理性沟通,导致平时的心结长期难以得到化解,矛盾日益积累而成。

每一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包括宿舍关系,都需要一段磨合期。赵老师参与过多次调解,他表示,“现阶段,大多数同学还处在磨合期,交流的时间不充分以及帮助调解的力量不够大,所以会存在一些矛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老师分享道:“形成宿舍公约,就是一个好关系的基础。但是宿舍公约的形成需要同学们经历足够的磨合。”大家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接受不同,包容他人的缺点,反思自我问题,也需要时间和外在的力量促进个人之间的进一步交流,这是宿舍关系必需的磨合阶段。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中的“小社会”。宿舍关系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宿舍关系的处理也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学生共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大或小,如果没有及时解决,都将为宿舍关系的恶化埋下隐患。舍友之间如何在相互了解的磨合期内,逐步学习换位思考、包容接纳不足,在理性沟通的基础上处理好宿舍关系,有待每一位同学的思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