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学术 传承学脉——校出版社三十年发展纪实
作者:白炜编辑:文新
发布日期 2015-12-17 09:55:00

2015年,11卷本《章开沅文集》出版,这套全面展示章先生学术成就、传承其人格风范的大家文集的出版,被誉为嘉惠学林的善举,广受业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澎湃网、《中华读书报》《湖北日报》等诸多媒体争相报道。

弘扬学术,传承学脉,华大出版走过不平凡的三十年。从白手起家到拥有员工150名、注册资金6500万元,三十年历程是华大出版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发展史。从年出书十余本到年出书品种五百多,销售码洋2亿元,每年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大奖,三十年历程体现了华大出版人服务教研、传承文明的担当。

三十年,服务教育的初心不改

作为大学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的初衷是服务教育。《高中英语综合练习册》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书。据退休的老领导回忆,建社之初,举步维艰,出版第一本书必须成功,不许失败。考虑到出版社的办社宗旨与方向,结合母体师范大学的出版资源和读者对象的广泛度,出版社推出了当时中教市场急需的《高中英语综合练习册》。由于编写质量高、上市时机好,该书首印5万册3个月销售一空。后又加印多次,总发行量超过30万册。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学师生提供了实用性较强的复习资料。

秉承注重“双效”的原则,出版社陆续开发了很多优秀文教类图书,如“六年制小学各科备课手册”“各科教与学反馈精编”“三维高效学习法丛书”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初创的“重难点手册”。二十多年来,紧跟教育改革步伐,“重难点手册”在编写理念、图书体例、编辑打磨、装帧设计等诸多方面,常出常新,永远立于优秀文教图书之列,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湖北省优秀畅销书奖、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等诸多荣誉。

为高等教育服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把出版高校教材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以华中师范大学优势学科为依托,以各学院专家教授的教研成果为基础,出版社推出了不少高品质的大学教材。《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教程》《中国古典文献学》《英语词汇学教程》《社会学教程》等单品累计销售10万册以上,成为相关学科的经典教材。“文艺学系列教材”“教师教育系列”“21世纪高校音乐课程建设系列”“高等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精品教材”“经济管理系列”等不断壮大,被省内外多所高校选用。

2001年,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教育专家成功开发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国家或地方性教材,由此获得基础教育教材“话语权”,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教育出版领域。2014—2015年,以上三个系列的修订版再次通过教育部或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保持了长久的高品质与生命力。

随着出版社事业的发展,“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将高职教材、中职教材、幼儿教育板块纳入自己的出版规划,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举师范旗帜,铸教育品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出版优质的教材教辅,不断为教育事业添薪加火。立足教育、服务师生,30年默默耕耘、孜孜不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打造成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相结合的完整“大教育”出版格局。近年,顺应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的潮流,出版社正在积极探索新思路,与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等合作,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出版相结合,组建名师团队,筹备教育培训,拓展大教育出版产业链。

三十年,弘扬学术的理想不灭

弘扬学术,传承文明,是大学出版社的使命。作为文化出版方面的理想主义者,做“书比人长寿的事业”是华师出版人的共同理想与追求。

跟踪所服务大学的学科发展,挖掘优质学术资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做到了出版与学术相长。1991年,时值辛亥革命8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章开沅教授领导的辛亥革命研究中心推出了800万字的《辛亥人物文集丛书》,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一携手二十余载,2011年,两家单位合作推出的31种、约1400万字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再次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与邢福义教授领衔的语言研究所合作,自1996年至今,陆续推出了《华中语学论库》第一至五辑,如今文库还在不断扩充中。这套大型优秀汉语语言学丛书,动态反映了华中语学研究的辈辈交接、代代传承。

服务地方,关注现实,出版社还推出了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教授等的《村治书系》,以及《湖北通史》、《湖北新民主革命史》、“湖北方言研究丛书”、“高考改革研究丛书”、“高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丛书”、“制度德育丛书”等。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音乐学院等院系全面合作,出版了“灾后社会系统重建研究系列”“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书系”“文学院教授文丛”“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库”“教育科学研究系列”“外国语言文学系列”“音乐学研究丛书”等。

关注现实学术积累之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特别重视文化传承。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110多年历史的知名老校,钱基博、黄侃、冯友兰、包鹭宾、杨东莼、韦卓民、詹剑峰、张舜徽等大师学人,如熠熠群星,在百年老校的历史画卷中闪耀,其学术精神、思想成就成为出版的富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范军社长笑称自己是“文化啃老族”“学术啃老族”,对这些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上的知名大师、学术大家“啃”了一个又一个、“啃”了一年又一年。1994年,《杨东莼学术论著选》《韦卓民学术论著选》《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张舜徽学术论著选》《詹剑峰学术论著选》组成的“桂岳书系”第一辑出版,拉开了华师出版社打造有分量的精品学术图书的序幕。随后,“韦卓民:康德哲学译著系列”“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新世纪考试学丛书”等陆续推出,形成一定规模,在出版界、学术界和读者心中奠定了学术出版的良好形象。进入21世纪,出版社相继策划了规模宏大的《张舜徽集》(20册)、《钱基博集》(25册),两位国学大师文集的出版,都可谓“十年磨一剑,砥砺出精品”。《张舜徽集》于2004—2010年出版完毕,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钱基博集》于2011年开始推出,预计2016年完工。2014-2015年,出版社还推出了策划已久的《杨东莼文集》《章开沅文集》,目前正在编辑《黄曼君文集》《韦卓民全集》《邢福义文集》……一套套精品,一个个名字,将出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社史中,镌刻在中国的出版史与学术史上。

“学术为本,精品立社”,30年致力于出版真正的有积累有流传价值的图书,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树立起学术出版、专业出版的品牌形象,也将激励它在坚持学术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十年,改革创新的脚步不止

1985—2015年,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大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曲折与光明相伴的创业与发展之路。

初创阶段,百事待兴。第一代华师出版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出版了一批兼具“两个效益”的高校教材、学术著作、文教图书,确立了以教材、学术著作为主,立足本校、兼顾社会的出书方针,为出版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改革的浩浩春风吹拂到出版社。顺应改革开放热潮,出版社进行了建社以来的第一次大改革。主要举措是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用图书效益和利润指标来替代之前按文字工作量进行考核的方式,促使编辑从书斋“走出去”。创新激发活力,1992年到1993年,出版社年出书品种翻了一番,从145种增长为284种。这次改革最大的收获之一还有创立了后来在教辅市场畅销二十多年的“重难点手册”品牌。

世纪之交,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各地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诸多因素使以文教类图书为主要经济效益支撑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陷于低谷与迷惘。据老同志回忆,2001年最困难的时候,出版社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不足100万元,“如何生存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本世纪初出版社历史上的“第二轮目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编辑室为核心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提升了编辑室的规模化、综合化经营水平。2002年,出版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首次进行了出版社全员竞聘,实行定岗、定员、定薪,发行改革后成立了市场部。这次改革中跑出来的“黑马”,成功借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发了《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国家级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湖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机器人》5种湖北省地方教材,改变了出版社主要依靠教辅图书盈利的经济结构,拓展了出版社的“教育出版”版图。

2009年,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进入历史上第三个重要改革期。通过学习,全体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转企改制做好了思想铺垫。2010年1月5日,职代会通过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岗职工薪酬分配办法(试行)》,打破了事业编制与人事代理编制员工间的薪酬分配壁垒,确定了与职工岗位绩效挂钩、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绩效薪酬体系。2010年11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挂牌为有限责任公司。随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经营班子薪酬分配办法》等,完善了公司治理机构。2011年,出版社大胆创新,在内部进行“产权多元化”探索,以教辅板块为基础成立了华大鸿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机制创新大大激发了组织活力,实现了教辅板块的迅速增长。独立运营一年,华大鸿图公司主营教辅产品的年销售码洋就同比增长40%以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激发的潜力与活力,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社发行码洋从“十一五”期末的九千多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亿元;《张舜徽集》《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分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钱基博集》《高考改革研究丛书》等5套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汉语读写入门》(越南语)和《汉语听说入门》(越南语)获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资助;数字出版项目“中国民间文化经典数字化及可视化出版”得到国家财政部资助资金,“全媒体在线编辑与适配推送数字出版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种图书和数字出版物获得湖北省政府奖或入选各年度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或公益出版基金奖励(资助)项目。在“文化走出去”方面,五年间完成了对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版权输出10余项。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