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多维研讨中国公共政策
作者:陈嘉玲 易楚翘 张兆珍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12-16 09:35:23

华大在线讯(记者 陈嘉玲 见习记者 易楚翘 张兆珍)12月13日,首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开幕式在南湖综合楼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副校长李鸿飞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学院专家应邀出席。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议“如何深化对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解”。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卢新海主持开幕式。

李鸿飞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办学历程及公共管理学院发展概况,勉励公共管理学院要以此次工作坊为契机,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中国实践、增强学派自觉,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朋友,为助力中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公共政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简要介绍了我国公共政策的学科发展历程,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勉励学术新锐要承前启后、奋勇开拓,切实增强主体性、原创性,努力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升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解亚红认为,本次工作坊的主题契合时代热点,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公共政策学科体系。她指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需要从认识历史发展、明确制定过程、开展实践调研、借鉴新兴学科四个方面着手,而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是理解中国公共政策的前提,广大学者必须深入实践开展调研以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

主旨报告会阶段,专家学者围绕工作坊主题,结合自身研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着手,就如何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进行了系统阐释。

赵凌云从国家中长期规划这一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进行了深刻解读。他指出中长期规划是理解中国公共政策的思维起点,“阶段和时代的长期规划、结构和质量的五年计划、规模和速度的年度计划”三个部分,包含着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共同肩负着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的执政使命。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立足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动态,着重分析了当今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研究方向和他国经验借鉴,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公共政策提供了新视角。

我校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徐勇从“调与适”的角度对理解我国公共政策进行了深入阐释。他强调将中国经验带入公共政策学的重要性,提出从调理、调节、调养、调教、调整六个维度理解中国公共政策。他勉励广大学者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树立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学派自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详细论述了理解中国公共过程的解释性框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副教授着重分析了数字政府的理论构建与实证评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岳经纶教授从部门间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间关系、全球与中国关系入手,提出了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四个维度。

分论坛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大学、湖北省委党校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首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由我校主办,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全国各地近5000人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与了本次会议。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