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小学实践教育论坛召开 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
作者:宋玉麒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12-01 14:46:50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宋玉麒)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11月28至29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我校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小学实践教育论坛”聚焦“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本次论坛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劳动教育政策解读、理论探讨、实践探索、经验分享以及交流与合作,助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校党委书记赵凌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贵华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彭南生主持。

赵凌云表示,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劳动教育的国度。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的推进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包括基础理论欠缺、政策支持不够、教育标准不明、课程开发不足、教育场地缺乏、教育设施匮乏、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不力等。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强调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可以说,以劳动教育为主体的实践教育迎来了春天。

刘贵华认为,全面推进和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紧迫的历史任务。一个时期以来,学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缺于美、少于劳”的问题,这与发展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与推动教育现化代进程不相适应,与新时代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必举,强化弱项,补齐短板,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旨报告专家云集,倡导劳动教育融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檀传宝教授认为,在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要考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服务性劳动与生产性劳动、复合性劳动生产之间的结合与比例控制,坚持价值性、审美性、建构性等原则。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柳夕浪从国家、社会的层面分析了新时代下劳动教育“思想性强、实践性强、社会性强”等三个基本特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最高层次的“五育融合”,要以适切合理的方式,多途径、多层面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和内容,实现学科课程育人与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有机统一,做到“应渗则渗,能渗必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成尚荣认为新时代“五育并举”“五育融合”都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可以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我校教育学院罗祖兵教授认为我们要自觉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开创“劳动课程”与“课程劳动”并进的新局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与劳动意志,重视职业劳动与家务劳动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还邀请了武汉市武昌区、成都市金牛区、青岛市教科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了区域经验分享,以及邀请到北京、武汉、上海、大冶四地五所学校进行学校案例分享。

本次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中国德育杂志社承办,来自教育部相关单位、湖北省教育厅及相关地市教育局有关部门领导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以及北京、深圳、广州、河南、山东、黑龙江、新疆、湖北等19个省市近500多位中小学校校长、实践教育工作者出席论坛,同时,近十万人通过直播平台参与了本次论坛。

(审读人:刘中兴)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