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大考:专家探讨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解决之道
作者:王悦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06-22 11:24:06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王悦)6月20日,由我校主办,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和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同承办的疫情与基层治理现代化高端学术论坛在线举行。与会专家分别从全球比较、历史经验、数据抗疫、舆情治理及地方实践等角度,就当前形势下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展开深入交流。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陈越良司长、彭南生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同时在哔哩哔哩直播平台进行了实时转播,吸引校内外2万余人观看。

彭南生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身处重灾区的华中师范大学立足人文与社科优势,迅速组织校内专家学者成立了“疫情、治理与现代化”专项课题组,围绕疫情防控与我国抗疫历史经验、社会应急管理、基层治理、在线教育、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国际政策、抗疫精神等重点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参与咨政建言、社会服务,打响了一场特殊的学术战“疫”,在成果转化、培育优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提供了智力支持,贡献了华师力量。期待此次参会专家学者能够为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基层治理应对现代社会风险挑战和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建言献策。

陈越良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意义,认为本论坛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课题展开交流,探索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和方法,能够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提供经验和信心。他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指导加强社区防控,开展系列高效行动。当前的社区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暴露出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和短板,需要大家共同研究解决、提出破解之策,进一步凝聚推进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的共识共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作了题为“疫情防控与公共治理”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能力和防控效果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公共信息发布体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重大公共政策决策体制、政府官员问责体制、社会公共参与体制等。地方治理和社会治理将变得更加重要,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差异而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防控效果。如何健全地方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将是疫情结束后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包刚升副教授基于全球化视角,以“全球抗疫的模式比较”为题,对比分析抗击疫情的中国大陆方案、东亚地区方案和欧美国家方案。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余新忠教授基于历史视域,以“瘟疫与人:中国经验的历史启示”为题,指出瘟疫与人类同在,一部瘟疫史就是人与微寄生寻求平衡的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以“流动时代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灾害的爆发及其治理共同体的建构”为题,指出公共卫生灾害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隐蔽性和流动性,从而导致不确定性。疫情的不确定性与人的流动性叠加,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樊博教授以“超大城市抗疫中的数据治理”为题,遵循体制机制法制的“三制”原则,从“互联网+应急预案、互联网+应急灾备、互联网+应急响应”三方面论述数据抗疫的作用。

西北政法大学网络政治治理研究中心首席教授张爱军教授从“权利歧视、权利歧视悖论、权利歧视治理”三方面,论述重大突发疫情下的权利歧视及其权利悖论既有常态社会的普遍性,也有风险社会的特殊性。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孙宽平研究员以“从疫情防控看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问题”为题,论述疫情防控的特点、防控中的社区治理需注意的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等。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以“社区治理‘两邻理论’与中国式防疫模式”为题,提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社区防疫的核心动力,深厚邻里文化底蕴是中国式社区防疫模式的文化根基。

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唐鸣教授以“当前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为题,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与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展开论述,提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树教授以“党建引领 多元合作——成都小区抗疫观察”为题,分析成都市红色小区抗疫实践表明,党建引领保证了此次抗击疫情中党的全面、直接和高效领导。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以“常态治理‘碎片化’与非常态治理‘动员化’”为题,指出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短板,未来应注重常态治理“碎片化”与非常态治理“动员化”的协调转换。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唐皇凤教授以“更好发挥党建在常态化精准疫情防控中的基础性作用”为题,强调党的建设在培育社会资本和增强社会信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包雅钧研究员致闭幕辞。他指出,本次论坛的议程设置针对性强,立足疫情与基层治理现代化领域,兼具包容性,体现出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论坛研讨内容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从制度、科技、文化、心理等各层面,结合多重理论、精准数据、特色案例、多种研究方法,多角度深入剖析国家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议题,展现出专家学者们最新、最前沿、最开阔的学术思考。

与会专家表示,我校组织本次学术论坛,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探索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疫情仍在不断蔓延,国内疫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必须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审读人:梁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