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场的返璞归真 学者研讨当代作家文学回忆录学术价值
作者:田天慧 陈日曦 刘世华编辑:刘世华
发布日期 2019-11-24 11:58:34

华大在线讯(记者 刘世华 见习记者 田天慧 陈日曦)11月23日,刘醒龙暨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回忆录研讨会开幕式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广东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於可训,校党委书记赵凌云,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肖伟池,南方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等嘉宾以及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与本次研讨会。

赵凌云强调,文学作品要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展现特定时代下的精神和意义。他回忆刘醒龙的《凤凰琴》这部作品,谈到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社会背景的关联,体现了乡村教师投身山区基础教育的情怀。他表示,此次研讨会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发展,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

肖伟池高度赞扬了刘醒龙以充满深情的文字为时代画像、以朴实真挚的情怀为人民抒怀的文学创作风格,梳理了他的文学成就历程,提炼了他始终秉持赤子之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认为,本次研讨会不仅有助于研究刘醒龙先生的文学成就,更有助于当代文学感知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对深化当代作家的经典化研究和探究文学创作的规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学回忆录还是要真实的表达。醒龙的文学回忆录不仅记录了他的创作历程,更重要的是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理念与文学思想。”蒋述卓表示,在刘醒龙的作品中,“人文高贵、心灵圣洁”的文学思想理念和“血脉风骨、贤良方正”的写作风格一以贯之。他提出,刘醒龙先生提倡将生活转化为血与肉的写作,即写作要有“疼痛感”。

於可训指出,当今的文学理论应该立足中国文学发展实际,结合作家创作经验,建构出新的体系。他说:“在醒龙的文学回忆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吸收足够的宝贵经验,这样的经验将会成为我们构建新的文学理论的财富。”他呼吁要在新文学变革的基础上构建新文学理论,在对西方既有的文学理论进行填充的基础上,还要从中国作家的创作经验中提炼,促进新的文学理论出现。

肖风华表示,南方出版传媒和广东人民出版社会持续出版当代作家的回忆录。在他看来,文学回忆录是一种历史性、综合性的文本,他十分期待读者能够领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真理,在文化建设的征途中发挥这些书本的真正作用,从中体悟到文学的思想,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开幕式结束后,各位学者分场次发言。三场研讨会从以刘醒龙先生为代表的当代作家文学回忆录及当代文学研究的相关话题切入,深入研讨当代作家文学道路与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见证关系,梳理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回忆录中丰富的历史记忆、感悟与反思,发掘作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手资料的当代作家文学回忆录对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撰写作家年谱及传记等方面的丰富学术价值。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新文学学会、我校文学院、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南方出版传媒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评论》编辑部承办。

(审读人:余迅)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