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研讨刘醒龙近作 聚焦新世纪文学发展走向
作者:郝文 许婧可 金苗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11-25 17:53:14

华大在线讯(记者 郝文 见习记者 许婧可 金苗)11月24日,刘醒龙近作与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召开。研讨会旨在讨论刘醒龙近来作品,梳理新世纪以来文学脉络,把握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走向。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人民文学》主编、文学评论家施战军,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朱训集,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肖伟池,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汉桥,校党委书记黄晓玫等校内外嘉宾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

“我校与刘醒龙先生渊源深厚。”黄晓玫谈道,我校文学院教授王先霈曾主持刘醒龙小说创作研讨会;为纪念刘醒龙30年创作历程,学校成立了“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在她看来,刘醒龙在近来作品中提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体现出历史意识与现实关怀,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写照。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既利于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现实,把握时代精神主流,又利于整合我校资源,实现“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

肖伟池从刘醒龙作品中体会到深邃的思想力,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他在创作时自觉扎根人民大地,关注百姓意愿、思想情感,坚守文学初心,坚定创作理念,赢得广大读者的尊重和喜爱。”他提倡从刘醒龙的创作历程和成就中汲取有益成分,将传统中国文人的“四个情怀”和当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追求融为一体,发展繁荣中国新世纪文学。

李修文肯定了刘醒龙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一些品质,在每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刘醒龙总能深入时代,敏感地记录当下,深刻精确地表现立意。他特别提到,尽管刘醒龙被认为是现实主义者,但其一系列作品也彰显出典型的楚地文化品格,作品之中的美学标志值得继续探究。

陈汉桥回忆起刘醒龙获得茅盾文学奖时所提出“过节”和“过日子”的关系。他解释道,“过节”象征庆祝、收获、荣誉,“过日子”象征耕耘、辛劳、付出汗水,刘醒龙在获奖后依然“过日子”,是成就《黄冈秘卷》《上上长江》等作品的重要条件。

朱训集发现,刘醒龙的作品反映了新世纪以来湖北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化、续写家国历史、塑造时代精神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他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能更好地挖掘刘醒龙作品的精神和审美内涵,把握当代文学发展趋势,助推湖北文学更上层楼。

“刘醒龙是新文学的见证者,参与者,研究其近作对新世纪文学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阎晶明指出,当代作家要懂得深入思考,持之以恒,不断创作大作品,同时要有艺术自觉,努力追寻历史和现实的融合。提到“地方志”的写法时,他特别强调,文学创作既要突出地域性,又要努力自觉地打开格局,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各种眼光进行创作。

本次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中国新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