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武力研究员做客博雅大讲堂 解析中国道路的历史进程
作者:蔡鹏编辑:总编辑
发布日期 2017-10-15 16:35:00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蔡鹏)10月13日,第179期“博雅大讲堂”讲座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武力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道路的历史分析”专题讲座。副校长彭南生出席并主持,为武力颁发主讲人聘书。

武力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四次伟大变革,即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由此中国先后跨越了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梳理了中国道路的历史演变:一、面对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中国选择了中央集权式政府;二、面对1840年以来的内忧外患,中国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为保障国家安全、突破“贫困陷阱”,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四、共和国早期对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艰辛探索;五、改革开放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武力指出,经过几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我们终于置身于现代化的进程中,这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志士仁人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即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始终保持着制度与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权。这一点在已经过去的近百年历史中至关重要,在未来也同样重要。

附:武力简介

武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84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84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研究生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于1997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8年10月调入当代中国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曾经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院重点项目。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