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视媒体人做客华师 畅谈“油盐”味的江城民生
作者:刘世华 郑雯斐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12-26 11:26:18

华大在线讯(见习记者 刘世华 郑雯斐)12月16日,恽代英新闻采访团五周年纪念“对话”访谈第一期暨《油盐》新书签售会在利群书社举行。湖北广播电视台《经视直播》栏目主编、我校新闻系校友刘湖边,湖北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经视直播》主播江涛作为活动嘉宾,带来了一次关于新闻态度的交流分享会。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徐佳晨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说老百姓自己的话,讲老百姓身边的事,做一档有油盐味的新闻评论节目。”江涛认为,油盐代表生活的味道,《经视直播》讲述民生和社会百态,做民生新闻就要接地气。刘湖边从市民住宅窗口里飘出的油盐味中获得灵感,将这本由《经视直播》团队推出的新书命名为《油盐》。他坦言,如果没有老百姓充满油盐味的生活,没有老百姓每天打开电视机收看节目,《经视直播》和《江涛视点》就难以走到今天。

刘湖边把民生新闻比作武汉人常吃的热干面,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陪伴。当民生新闻有了“油盐”做基底,人的内心才会感到踏实,从而去眺望诗和远方。江涛则相信,宏大叙事和讲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并不矛盾,民生新闻节目是主旋律的另一种“油盐化”的表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们生活真正的味道,何尝不是一种主旋律呢?”

通过讲述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江涛表达了自己坚持做新闻评论节目的态度。他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真正的“独家”不再是纯粹的独家新闻,而是多角度的解读、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快速时间所能达到的深度”。刘湖边则从父母逼婚、校园贷等例子切入,认为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情况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提倡媒体人要寻找和谐、温暖、有法治观的中间地带来解决问题。

“天空飘来五个字:那些都是事。”江涛认为民生新闻的选题范围是无限广阔的,媒体人要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练就一双“新闻眼”。他倡导校园记者关注“华师微事”背后折射出的情况变化,在身边的变与不变之中寻找新闻点。刘湖边讲述了自己带实习生写新闻稿的经历,用八个字点出了写新闻稿的“捷径”:视角、亮点、取舍、背景。他建议用一双善于观察的“新闻眼”寻找新闻点,学会取舍素材,让素材为新闻点服务,并详尽了解新闻发生的背景。

“做新闻的人,就像是不穿警服和军服的纪律部队。”刘湖边回忆了汶川地震时他在青川写新闻的经历。在青川县,刘湖边把视线聚焦在军营里的一个快乐大叔身上,用“欢笑”这个新角度展现灾区人民的生活状态。江涛补充道,在哀伤的背景之下,这种欢笑和坚强不是一种不和谐的快乐,反而是一种对于生命、对于救援、对于祖国的乐观情绪,是一种跳跃的亮色。

交流分享会在观众的提问中接近尾声。江涛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十五字方针进行解读,告诉学生把握边界意识和“时、度、效”原则的重要性。谈及对新闻的理解,刘湖边认为,比起文笔,新闻更看重一个人的观察力、对事件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新闻应该是跨界的”,他鼓励学生做到多学科纵深, “做人才中的通才,专家中的杂家”。

随后,两位嘉宾和我校恽代英新闻采访团代表互赠《油盐》和《华师微事》两本书,全场一起观看了“油盐江城,百味人生”摄影比赛获奖作品的剪辑视频。

本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委员会承办,恽代英新闻采访团、立言读书社协办。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