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火线上的“抢单” 疫情中的担当
作者:黄玉新 张德华 党委组织部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02-25 10:20:11

2020年初的武汉,春天来得有点艰难。一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袭来,扰乱了武汉人民所有的工作生活节奏。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这么一群华师人,在桂子山上为助攻这场战役而奋勇“抢单”。

一支突击队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党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于2月4日启动疫情防控应急突击队机制,全校244名工作人员加入了应急小组,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送医送药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和校内防控工作需要,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应急突击队工作机制,加强疫情防控最后窗口期的应急力量。

2月18日,学校正式组建了由26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主要承担学校疫情防控一线急难险重工作。突击队员来自校内26个单位,有6名女同志,20名男同志,年龄最大的54岁,年龄最小的30岁,有单位的一把手,也有普通职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组建队伍后不到一周时间,突击队员参与了多次各类突击任务。

一个”抢单”群体

“学校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是这支队伍的名称,“学校党员突击队群”是队员微信群的名称。突击队成立后五小时,当天晚上21:38,指挥部在群里发来消息:“紧急求助,河南息县捐赠的100吨物资,在后保部工作人员忙碌4小时后,还剩下两大卡车需要卸载,急需突击队员增援”。“我可以去”的回复瞬间在群里刷了屏。好几位女同志踊跃报名,指挥部不得不在群里发消息:“谢绝女同志参加,米和面粉太重了”。10分钟不到,已有突击队员赶到了现场,几位女突击队员“巾帼不让须眉”直奔现场,扛货上肩。连续三小时的突击任务,每袋重50斤的大米、面粉,来回肩挑背扛无数趟,卸载完后,有队员直接累得坐在了卡车上。

“各位突击队员:遵义的捐赠物资预计10:40到达学校学子餐厅,需要6-8名突击队员支援,优先考虑前面报名的突击队员,因物资比较重,仅考虑男士,后面有分发的工作,再欢迎女士参加。”2月24日征集令发出不到10分钟,就有7位男队员接力报名。一向活跃的杨青松又@指挥部罗高峰“我可以”。罗高峰赶紧通知叫停:“先就前面这些突击队员上啊,如果搞不定,到时候再通知补充换人,不能一起上太多,感谢理解。”同时还不忘@杨青松“你昨天抢单了,嘿嘿,今天作为后备吧”。

总是“丢单”的同志们在群里逐渐有“意见”了。“一是盯着群,二是手要快”“一不留神机会就没了”“稍慢一点就抢不到‘单’”。多次“被抢单”的突击队员李华忠终于忍不住在群里“抱怨”。为合理高效优化突击队人力资源,“安抚”队员,指挥部不得不调整突击队工作方案,每天2至5位队员值班,完成各种临时工作任务,遇到重大任务,再临时征集。但即使开始了排班制,也阻挡不了队员们争先上岗的热情, 7位女突击队员,个个“抢单”眼疾手快,“走单”麻利干练,一点不输给男同志。有男队员“抱怨”到:“咱们这个突击队的女同志们表现不好,每次排任务,有体力活时,总是抢!”“管理需要更公平,值班制度执行需要更严格!”

最初抢到“第一单”驻守校医院任务的刘宝卿和万枞至今坚守在校医院,在配合医生发药的同时,统计应急队员的家庭住址,优化发药送药流程,实现分区配送,挺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队员们交叉感染风险。100吨、38吨、140箱、1200份……这是应急队员们时常会接到的任务量,几次成功“走单”后,突击队员李刁说“现在发现1吨也没多少嘛”。无论是去风险较大的方舱医院送药,还是隔离点送物资;无论是搬运高浓度的消毒液,还是统计分发堆成山一样的捐赠物资,突击队员们都是争着上、抢着干。湿透的毛衣、勒红的双手、磨破的防护服是这支突击队的日常……

一种责任担当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火热“抢单”、火速上岗,党员突击队员们用行动践行着打头阵、作表率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逆行的党员冲进了疫情防控最困难的岗位、最危险的地方,凝聚起一股抗击疫情斗争的强大“正能量”。党员突击队队员用坚守、努力和奉献,在校园一线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防火线”。

初春的武汉虽然还笼罩在阴冷中,但是春暖花开的日子终将来临。相信有突击队员,有党员们的担当奉献精神,我们终将战胜这场疫情。不久之后,我们必将重逢在草长莺飞、万木葱荣,勃勃生机的桂子山上。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