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精神脉搏 领航学生成长道路
作者:杨足仪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9-05-06 12:03:34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等系列命题,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职业的高度定位,也是对其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论指导。思政课教师该如何担起关键课教师的重大责任?又该怎样去主导学生?把学生导向何方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首先,引导学生把准时代精神脉搏,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培养、锻炼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宇宙万物的存在本质和世界统一性的探求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思维方法和逻辑规则,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与思辨技能对我们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思想方法及行为决策方式的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黑格尔也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神一样。今天,人类又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关口。如何帮助青年学生看清百年巨变?如何引导学生瞄准时代走向、确定历史方位?如何让学生学会透过世态万象紧扣时代精神脉搏、特别是如何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的我国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凡此种种,都应是高校思政课老师教给大学生学会思考的。因此,增强理论性,培养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不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当好思想引路人和铸魂者,是每一个思政课老师应尽之责。

其次,以科学的信仰和世界观领航学生人生之路。进行理性思考,满足世界观的信仰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需要,而人类的哲学理性从一开始就试图为人类提供某种关于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尺度和标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绝妙写照。总之,人终归是有信仰的。正确的信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来说尤其重要。回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物理学面临“真理似乎已经没有标准”的时候,好几位杰出的物理学家的信仰危机,说明在急剧变化的世界面前,人类是何等需要严肃的哲学探索。面临百年大变局的现代社会,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对世界、自然、社会和人持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独特的见解,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正确的哲学智慧之光的温暖、启迪和慰藉。

须知,科学的信仰是需要培植的。新时代,思政课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明大德、立大德,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人生理想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密结合在一起,争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人,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再者,直面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世界观,就其对在世生活或日常生活的关怀来说,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存方式。尽管世间生活往往不得不为生计、为世利、为情愫而奔波劳顿,但生活的艰辛不可能消蚀掉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领悟。事实上,对生活信念的形上追求渗进生活世界的每一层面,它给所有在世者提供一种根本的价值关怀。因此,人类需要通过某种无限性、终极性、实在性的方式对生活世界、对自身有限的存在确立意义,为在世的生活确立基本态度和立场。

历史上,哲学自诞生之日即以“爱智”之学,突显对人生的关怀。这种关切之情以一贯之于一切真正的哲学中。作为对宇宙、人生深切关怀的哲学,反思过去、不忘初心;面向未来,不忘本来。这种穿越时空的求索使人具有广阔的视野、深远的视线、高屋建瓴的气度和高瞻远瞩、超越浅近功利的战略眼光。说到底,哲学的高明源于哲学的沉思和深沉。

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使人心胸开阔、思想深沉、目光敏锐、气质高雅、人格完善。我们需要训练哲学思维方式,也要培养哲学的生活态度。确切地说,就是要培养高远的气度、高明的识度和高雅的风度。这“三高”能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和思绪中进行批判性的整理,寻找出深层本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一方面,教师要以远大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如总书记所说,“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必须要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地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共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针对性,对准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准他们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痛点,摸清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实际状况,顺应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让思想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惟其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好课、“金课”。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