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百年党史 赓续世纪荣光
作者:华轩编辑:毛军刚
发布日期 2021-12-23 16:53:18

突出革命传统底色、立德树人主色、高质量发展亮色——

学习百年党史 赓续世纪荣光

“六中全会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如何深刻认识《决议》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决议》精神及最新论断?未来如何更好地响应党的号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以多样化方式学习全会精神,“百马行动”等专家团队还赶赴广大乡镇进行宣讲,为基层群众带去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盛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将之作为贯穿于全年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对标对表、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统筹推进,“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引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发挥关键少数引领示范效应——

以“领头雁”引领“雁阵群”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大成果、跳出了三大历史漩涡、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仪式上,校党委书记赵凌云面向干部师生先后导学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

“青年人才应当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怀揣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伟大志向,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远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校长郝芳华也专门为青年人才带来了一堂专题党课。

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在桂子山上“热”起来、“亮”起来、“实”起来?校党委紧抓校领导这个示范群体、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这个重点群体,坚持领导干部领学、领悟、领讲、领办、领督的“五领模式”,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再充电”、党性修养的“再锤炼”、干事创业的“再鼓劲”,引导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信仰力量。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清明时节,桂子山麓,细雨绵绵。学校举行第十二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次集体学习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师生集聚恽代英广场齐声诵读《狱中诗》,以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壮烈牺牲90周年。

除引导广大师生精读原著原文、深学讲话精神、细悟党史精髓等“规定动作”外,学校还挖掘党史中的校史,讲好校史中的党史,组织清明祭扫、排演话剧、寻访旧址等活动,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演暨第六届“华师故事”展映会、“明灯百年照 丹桂双甲香—华中师范大学红色印记展”,学习宣传恽代英、林育南、光未然等前辈校友的红色感人事迹,感受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中原大学的教育报国历程,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学校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想招法、办实事、求实效,着力打造色、香、味、意、形俱佳的党史学习教育大餐,让百年党史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引导广大师生明大理、识大势、知大任、养大德,致力于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校长郝芳华表示。

坚持分层分类实现全员覆盖——

从“漫灌式”走向“滴灌式”

“1895,中国正处迷雾,救国之路印刻他的执着脚步……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没有改变……”清明节后,学校举起“我和我的学校·红色记忆”的接力火炬,借助流行歌曲、音乐MV等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百年校史教育融为一体,在桂子山徐徐奏响一曲教育报国之歌。华师版《少年》迅速引爆网络,点击量很快达到数十万,成为师生口中的热门话题。

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进不同专业师生的心坎里?学校党委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施策,精准滴灌,形成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基层党组织带动学、广大师生踊跃学、老同志和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学的高效学习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全覆盖、零死角、无遗漏——

开展形式多样宣讲。整合学校理论宣讲团、百年党史讲师团、恽代英青年讲师团、光未然文化自信宣讲团、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博雅五老报告团等宣讲力量,组织领导干部、学科名家、思政骨干、学生典型、老同志等进支部、进宿舍、进课堂、进社区,累计开展500余场集中式、分众化,实现党组织、党员全覆盖。

精心组织专题培训。面向领导干部、党组织书记、全体中层领导干部、留学归国人员、高青人才、党支部书记、教师和学生党员等举办党史学习专题课程培训、实践培训、线上培训等培训项目40余个;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培训中心等培训课程体系之中,以扎扎实实的学习举措,把学习内容落实落细。

深度融入课堂教学。立足课堂主阵地,将党史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专题教学,成立“四史”课程教研中心,开设“中共党史”“武汉‘四史’教育社会实践课”等课程。举行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座谈会、湖北省“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集中调研活动,促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如今,新闻传播学院“沉浸式学党史”、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诗词党史”、离退休处“博雅五老报告团”等一大批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了广大师生员工甘之如饴的学习大餐。

聚焦师生员工所思所忧所急——

将“心上事”变成“上心事”

“作为学校车流量、人流量最大的出入通道,新南门给学校带来环境的改善、师生员工出入的方便……”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华中师范大学新南门正式通车。南门的正式落成,标志着困扰师生多年的雨天水渍严重、通行条件受限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而这只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如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校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聚焦广大师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想师生所想、忧师生所忧、急师生所急,积极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策划解决大事要事、实事难事上百件。

在此过程中,不少党员干部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有的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有的组建志愿服务队,把“等师生来访”变为“送服务上门”……一系列立足实际、体现担当的有力举措,让师生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学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突破口,梳理出数字华师等10件大事要事,以及青年教工周转房调转等10件民生实事,每名校领导领办一件要事实事,明确完成时限、进展成效、责任主体,实现挂图作战、逐项销号、狠抓落实……

如何回应师生对改善办学条件的需求?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东区学生宿舍5栋、10栋、国交学生宿舍5栋、6栋大修,东区4栋、东区8栋、西区8栋、南湖9栋文化建设及零星维修工程,以及教师教育学院A、B栋大修、博士后流动站建设项目……

如何帮助解决少数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新闻传播学院建设利群学业发展中心帮扶就业,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筹建精英生涯工作室,外国语学院完善导师班主任就业推介制度、开拓学生实习就业地点,历史文化学院推进春涯工作室建设……

截至目前,校院两级241项重点项目全部完成(校级层面8项、院级层面62项需继续推进并长期坚持),完成率达100%。学校坚持“一体同心”抓统筹、“一心一意”抓落实、“一以贯之”促推进,用一回回设身处地、一次次身体力行、一件件民生实事,为以师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写下了温暖注脚。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新发展动能,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与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办好120周年校庆结合起来,鼓舞全体师生员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校党委书记赵凌云表示。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