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将校史学习融入党史教育
作者:编辑:华轩
发布日期 2021-06-07 08:35:55

编者按:6月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以《华中师范大学追随革命先烈和党的脚步——将恽代英的精神融入师生血脉》为题,以文、图、频等全媒体形式报道我校将校史中的红色故事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熔铸理想信念。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华中师范大学追随革命先烈和党的脚步——

将恽代英的精神融入师生血脉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梁伟 毛军刚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桂子山麓,细雨绵绵,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师生集聚恽代英广场齐声诵读《狱中诗》,以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壮烈牺牲90周年。

首义之都,江城武汉。跌宕起伏的家国命运、晦暗混乱的社会生活,引发了青年恽代英深深思考。进入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后,恽代英接连发表《义务论》《新无神论》《社会性之修养》等多篇论文。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扛起民主与科学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恽代英在中华大学热烈响应:中华大学《光华学报》成了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华大学校运动会成了武汉学生爱国运动的起点……

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创办了《中国青年》,“许多人都相信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上达家国命运、世界形势,下至青年理想、人生选择,恽代英以笔为枪、以文为拳,心系青年所想,指引青年所向,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在硝烟弥漫、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华中师范大学师生追随革命先烈恽代英及中国共产党的脚步,走上了教育报国的战场,顽强生存、抗争、发展,保存了民族教育的火种,赓续了学术文化的根脉。

如今,学习恽代英的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已经融入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建造“青年恽代英雕像”,设立“恽代英班”,开办“恽代英党校培训班”,成立“恽代英新闻采访团”……在华中师范大学官网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以恽代英的汉白玉雕像图为底,“重要论述”“学习资料”“党员故事”等板块诉说着华中师范大学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

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华中师范大学努力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已培养出包括“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云岭楷模”梁达松、“轮椅教授”刘盛佳在内的30余万名大中小学教师。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6/05/content_595632.htm?div=-1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