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教育变革】任友洲: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促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任友洲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07-13 12:50:41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众志成城、英勇奋战,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学校事业回归常态、师生生活恢复正常。以校园建设、后勤保障、校园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学校服务保障工作回归常态,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解决学校事业发展急需和师生员工急盼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把落后的进度抢回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失时机地推进学校服务保障体系改革与发展。

一、清醒认识当前服务保障体系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推动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与发展,需要全面、客观、准确审视和分析当前服务保障体系的现状和改革发展面临的条件。

(一)现有服务保障体系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长期以来,我校服务保障工作坚持在改革中发展,通过推进后勤社会化、建设节约型校园、改革服务保障体制机制,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校园环境,破除了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障碍。后勤部门全力为全校师生提供饮食、住宿、物业、水电等各方面服务,保证了学校服务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保障了全校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校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展基本建设,建成南湖综合楼等一批基础设施,有效缓解了办学空间紧张问题。安全保卫部门干部职工以护卫校园安全为己任,创新工作方法、开展隐患排查、加强校警联动,织牢织密师生安全防护网,守卫了校园一方安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工复学、防汛抢险等工作中,后勤、保卫、社区等方面干部职工克服人员少、任务重、风险高等重重困难,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连续作战,全程参与、全力保障、全情投入,为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服务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华师很美,还可以更美;华师很好,还可以更好。随着我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持续取得新突破,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保障基础,服务保障体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支撑和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现有服务保障体系还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学校事业发展、师生反映强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空间仍然紧张,拓展办学空间还需加快步伐;二是部分基础设施比较陈旧,美好校园建设必须持续加力;三是服务保障能力还显不足,服务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四是服务保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必须深化“大后勤”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体系。

(三)补齐服务保障体系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们推进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发展与改革,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这是做好这篇大文章的最大政治优势;二是广大师生员工热切期盼学校后勤服务保障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这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三是经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洗礼,干部职工思想觉悟、能力水平、担当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多年来后勤服务保障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后勤服务保障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供给和技术手段。同时,我们的工作也面临财力持续投入、历史遗留问题等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充分把握有利条件,着力化解矛盾困难,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

二、全面把握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早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为了实现科学研究计划,为了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还必须做好后勤保证工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也是党委的工作内容”,“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愿意同各级党委的同志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服务保障体系改革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后疫情时代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把握重点任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订校园总体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先行。制订好校园规划是建设美丽华师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近年来,围绕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问题,各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实质成果。要在现有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研究细化,把校园总体规划做好、做扎实。要充分考虑继承性,理清现有基础条件,充分用好现有资源,强力拓展办学空间,在现有“地基”上规划“大厦”,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有前瞻性,必须准确把握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办学空间、整体环境、基础设施、保障手段等方面进行超前谋划和布局。要增强科学性,坚持整体一盘棋,从四校区布局、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等方面,对桂子山校区、南湖校区和新校区进行科学设计、通盘考虑。要凸显华师特色,把华师的历史传承、精神文化、人文底蕴体现在一幢幢建筑物、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景观,体现到校园环境的方方面面,使丰富的华师历史文化活起来,使华师精神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要注重可操作性,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解决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和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年度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要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规划一经制定通过,就应该严格执行,不能轻易改变甚至束之高阁,各项建设和改革应服从规划安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坚持扩增量与优存量并重,加快解决办学空间紧张问题。解决好“大师”的“大楼”的问题,是拓展办学空间的重要课题;建设华师学子“爱在、美在、学在、乐在”的幸福家园,是贯彻“大爱生为本”的实践要求。一是加快校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当前,要克服前期疫情影响,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大学生活动中心、文科楼(二期)、东南门学生公寓、桂子山食堂等项目施工建设。要加紧元宝山(二期)学生公寓、青年教师公寓、南湖双创大楼、博雅科技大厦等项目招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紧研究新的教学实验大楼建设,有效解决科研空间不足问题。二是优化现有空间资源利用。摸清全校房产管理台账,分批启动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的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供水供电设施和管网等改造,优化存量资源和校园环境。科学评估空间资源使用效率,组建公共资源管理机构,统筹使用会议室、报告厅、接待室等公共办公用房,减少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投入,提供空间使用效率。三是大力推进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建设是关系华中师范大学下一个双甲子发展的基业工程,必须采取有力有效举措,加强与省市跟踪协调,超前谋划、细化合作,打好主动仗,力争在2023年学校120周年华诞之时建设好新校区,如期完成四校区布局,为“双甲子”校庆献礼。

(三)全面推进后勤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现代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后勤综合改革是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以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为目标,建成一流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大后勤领导管理体制,整合现有后勤保障部、基建处、保卫处等部门职能,推进后勤、基建、资产、保卫、信息化等多部门联合服务工作机制,创新领导管理体制,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划分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业务分工。二是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方向,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形成“管办分离、以管为主”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向市场要财力、要资源、要质量、要效益,实现由“办”后勤向“选”后勤、“管”后勤转变。三是完善后勤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能源、宿舍、食堂、教学楼、办公楼、校园环境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坚持经费保障和投入多元化,继续加大财政拨款争取力度,从中央修购专项、设立捐赠基金、引入社会资金等多渠道筹措经费。四是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融合支付,建设师生事务大厅,完善房产、水电等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后勤信息化中长期规划,保证资源投入,确保绩效产出,着力打造智慧后勤。五是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后勤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福利待遇、职级评定、职务晋升、学习培训等激励机制,建立管理、技术、服务三支结构合理、敬业专业、精干高效的保障队伍。推行后勤薪酬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待遇保障机制。

(四)树立综合安全理念,着力建设平安校园。安全犹如阳光和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护校园安全、保一方平安,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必须加强软硬件条件建设,筑牢学校发展的安全线、师生员工的幸福线。一是正规校园秩序。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加强校门管控,落实“五个一律”要求,守住疫情防控防护圈。加强校园管理,科学设置指示标识和路网通行规则,创新管理方式方法,规范快递物流、商贸服务等各类保障主体经营行为,确保校园环境正规有序。二是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实现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动态清零。三是加强校园安防信息化建设。着眼“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需要,加快智能门禁和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建成平安校园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构建先进智能、系统集成、方便易用、稳定可靠的校园安防信息系统。四是确保消防安全。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训练演练,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制度,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五是依法打击校园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警校联动,强化各类校园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和打击力度,维护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六是加强安全教育。建设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应急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七是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人员选配和培训,提高上岗执勤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后疫情时代”美丽华师,实现“双甲子梦想”,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这一代人要跑出一个好成绩,始于抉择,成于实干。

(一)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磅礴之力。要把服务保障体系改革与发这项系统工程真正实施好,需要广泛凝聚和发挥各方智慧和力量。服务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是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的主力军,要着力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带着感情和责任投入服务保障工作。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学习培训,组织考察调研,开拓思维和眼界,提高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细保障能力和水平。全校师生是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的巨大支持力量,更好地服务保障广大师生是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的初心和使命。要聚焦师生需求推进各项工作,既要做好发展“大事”,也要办好民生“实事”。要依靠广大师生推进各项任务,定期召开座谈会,运用好各类信息平台,加强与学生、离退休老同志、教职工沟通交流,经常听取师生意见建议,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

(二)深入一线埋头苦干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后疫情时代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改革与发展同样是一次大考。越是大战大考,越需要担当精神和斗争意志。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本就面临着不小挑战,再叠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必须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知重负重、直面矛盾,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明确任务分工,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要定期开展形势研判,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要深入一线,全面掌握工作实情,抓住主要矛盾,靠前指挥、破解难题、推动落实。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整体合力。

(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要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问题和新表现,落实精文减会要求,减少检查频次,把干部职工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要改进调查研究,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师生期盼、了解工作痛点难点堵点,加强对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在师生的烦心事、操心事、急盼事上使劲用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决策的科学性、措施的可操作性,来一场服务保障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营造鼓励实干、宽容失误的干事创业环境,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四)筑牢安全稳定底线。安全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改革发展又为安全稳定提供更好基础。在推进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握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关系。在基本建设中,要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严把安全关、质量关,确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推进改革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隐患分析,做好人员安置和思想工作,确保不引发系统性的矛盾纠纷。要加强工作合法合规性审查,确保各项工作于法有据,避免法律纠纷,依靠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化解矛盾。

这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取决于我们今天的作为。我们现在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将决定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服务保障体系格局,进而影响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实现学校服务保障体系提质升级。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