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卷近1000万字!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研讨会举办
作者:白炜编辑:党波涛
发布日期 2019-05-12 14:19:27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白炜)32卷、近1000万字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近日推出。5月10日,该丛书的出版研讨会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湖北省社科联主席、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副校长彭南生出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作者和编辑代表参加。

副校长彭南生在讲话中说,在打造丛书的过程中,我校始终把握好了“三个度”:一是高度,即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把握政治方向与打造学术品牌的高度来认识;二是维度,即从主编、作者、出版社、编辑等多个维度对书稿精雕细刻;三是温度,即以相互尊重、共同探讨的态度加强沟通与协调。2009年以来,连同该丛书在内的10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体现了我校出版社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教学、学术、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

丛书主编、教育学院教授董泽芳介绍出版过程及丛书特色。丛书从立意、策划、准备、申报、撰写、修改,出版立项,到获得湖北省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再到反复打磨、锤炼精品,历时数十载,是长期积淀的成果。丛书立足于高教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多元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探讨对策,体现出强烈的本土关怀、开阔的学术视野,体现了教育学者研究教育问题、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术发展、引领教育实践的使命担当。

与会代表与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进行深入研讨。

周洪宇评价丛书“立意高远、着眼需求、研究深入、实践导向,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他认为,这套丛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以董泽芳教授为代表,以欧阳光华、王俊、杨杏芳、陈彬等人为主干的华中高教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凝聚了校外一批高教专家的研究心血,同时也是华中师大出版社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需要而打造的出版精品。丛书具有政治站位和学术站位高、研究视角新、研究层次深、研究结论和效果实等显著特点。他建议,高等教育研究今后要进一步将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实施方案精神等吸收进去,进一步将近年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进去,进一步通过研究提炼与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自身的学术概念(关键词)和学术话语体系。

马敏认为这套书全面而详细,将大学管理者、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基本囊括其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提炼和总结,又对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变革进行了回应。他谈到,自己在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期间,曾从董泽芳教授的研究成果中汲取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比如“以生为本,以师为先”“以学为尊”等,并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丛书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例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苏君阳教授、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弼成、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我校教育学院雷万鹏教授等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种相互映射的关系,对高等教育的学术性解释,其实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进行解释。本丛书的出版对推动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促进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注重对本土问题、高等教育和高教改革重大现实问题和前沿问题、高教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研究与探讨,并且突破了我国高教领域采用西方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问题的局限。

《中华读书报》总编辑王玮、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委徐越、《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原主编陈燕、《中国教师报》副主任吴绍芬、《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传媒中心主任马雪芬从媒体的角度进行发言。他们希望后期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将丛书的价值更快更好地传递给读者。

校政策法规研究室、学报编辑部、图书馆、社科处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如何让学术更好地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湖南农业大学周明星教授作为丛书作者代表发言。校出版社负责人致答谢词。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系国内首套集中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专业书系。丛书立足于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背景,基于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科技振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目的,围绕“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题,遵循学术理路与思想意涵相结合、现实批判与理想建构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等原则,对因新旧体制、新旧观念及新旧因素的对立与冲突所产生的诸多方面的高等教育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