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商会通史》出版座谈会召开
作者:史林编辑:曹世生
发布日期 2015-07-10 16:32:00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史林)7月10日,由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近代商会通史》出版座谈会在桂苑宾馆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学者一致认为,《中国近代商会通史》是中国商会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标志性学术成果,具有开拓性意义。

《中国近代商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是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攻关项目“商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最终成果,初稿完成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成果鉴定,并于2014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通史》以商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重大问题为中心,探讨商会制度的演进、商会与政府关系、商会的政治参与、商会与市场经济的孕育兴起演变、商会与国家形态间的复杂关系等问题,尤其是借鉴和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商会存在的社会与法理基础、商会的组织与运作原则及其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章开沅先生即在《辛亥革命与江浙资产阶级》这篇论文中,对晚清江浙地区的商会、商团、市民公社等资产阶级社团组织作了初步的研究,提出商会“是早期江浙资产阶级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舞台”,“商会的成立,明显地增强了资产阶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著名论断。这些论断极大地影响了随之兴起的商会史研究。马敏指出,经过三十余载的持续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商会史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一批更年轻的新生力量逐渐成长,研究领域、研究时段以及所研究问题不断扩大,新的研究成果也应运而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撰写一部中国近代商会通史成为拓展商会史研究的迫切需要。从2004年开始,到2014年完成,《通史》整整花费了十年时间。

与会学者认为,《通史》是中国商会研究领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成果,具有独特的学术眼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山大学邱捷教授指出,该著作纵向上从1902年写到1953年,长达半个世纪,横向上几乎涵盖了西藏之外所有的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会,资料宏富,问题意识凸显,勇于开拓新领域,探讨新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华南师范大学谢放教授认为,《通史》具有“从现实中找问题,在历史中找答案”的显著特色,充分吸收学界的成果,全面总结中国近代商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找到能够延续至今,并可以通向未来的历史基因,使商会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社会组织在新时期的社会建设中重新焕发其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天津社会科学院宋美云研究员指出,《通史》是华中师范大学几代学者悉心研究的一个高水平成果,是全国从事商会研究学者的期盼,是一部学术精品力作,史料坚实,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文字顺畅,令人爱不释手。《通史》填补了中国近代商会研究的多个空白,在多个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比如抗战时期的商会学界研究一直是“碎片化”的,《通史》全面系统研究这个时期的商会,具有整体性特点,弥补了已有成果的不足。

《通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5年初出版,共计200余万字,分为四卷:第一卷为晚清时期(1902-1911),由马敏、付海晏著;第二卷为民国初期(1912-1927),由虞和平、朱英著;第三卷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37),由朱英、郑成林、魏文享著;第四卷为抗战至新中国建立初期(1938-1953),由郑成林、魏文享、李勇军著。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